0%

修炼9:展开销售式对话

销售思想的4代版本

销售思想,可以分为4代版本:

体系版本 思维特征 流程模式
销售1.0:色狼思维 过度自我、强力推销 硬拜访->产品介绍->逼单
销售2.0:好人思维 服从规则、满足要求 询问揣摩要求->满足要求
销售3.0:医生思维 解决问题、治病救人 诊断问题->设计方案->执行方案
销售4.0:倒追思维 高价值、高诱惑 心理成交->方案成交->手续成交

销售思维孵化销售对话。

如果一个人、一家组织,停留在色狼和好人版本,那么无论怎么努力,往往销售式对话水平都成问题。

这就像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太低,就容易不流畅各种bug。并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就能解决,需要升级。

买李子的故事

一条街上有三个水果店。

一天,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,问:「有李子卖吗?」

店主见有生意,马上迎上前说:「阿婆,买李子啊?您看我这李子又大又甜,还刚进回来,新鲜得很呢!」没想到老太太一听,竟扭头走了。

店主纳闷着,哎,奇怪啊,我哪里不对得罪老太太了?

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,同样问:「有李子卖吗?」。第二位店主马上迎上前说:「阿婆,您要买李子啊?」

「嗯」,老太太应道。

「请问您想买什么样的李子呢?」

「我想买一斤酸李子」,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。

第二天,老太太来到第三家水果店,同样问:「有李子卖吗?」

第三位店主马上迎上前同样问说:「请问您想买什么样的李子呢?」

「我想买一斤酸李子」。

第三位店主一边给老太太秤酸李子时,边聊道:「在我这买李子的人一般都喜欢甜的,可您为什么要买酸的呢?」

「哦,最近我儿媳妇怀上孩子啦,特别喜欢吃酸李子」

「哎呀,酸儿辣女,恭喜您老人家快要抱孙子了!有您这样会照顾的婆婆可真是您儿媳妇天大的福气啊!」

「哪里哪里」,老太太很开心。

「有您这样照顾,准能生个健康宝宝。怀孕期间的营养是非常关键的,不仅要多补充些高蛋白的食物,听说多吃些维生素丰富的水果,生下的宝宝会更聪明些!」

「是吗!那吃哪种水果含的维生素更丰富些呢?」

「很多书上说猕猴桃含维生素最丰富!」

「你这有猕猴桃卖吗?」

「当然有,您看我这进口的猕猴桃个大,汁多,含维生素多,您要不先买一斤回去给您儿媳妇尝尝!」

这样,老太太不仅买了一李子,还买了一斤进口的猕猴桃,而且以后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来这家店里买各种水果了。

色狼、好人与医生

第一位小贩,是「色狼」。一见到客户,就开始卖自己的产品。

第二位小贩,是「好人」。他会问客户的要求,然后满足要求。

第三位小贩,是「医生」。他不仅仅停留于客户表面的要求,而且去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,帮助和引导客户发现深层次的问题,设计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

层次不一样,绩效也就不一样。

倒追思维概述

色狼思维和好人思维,关注追求。而倒追思维,则是重在吸引。

倒追思维,可以概括为「一个中心,两个基本点」:

  • 一个中心:赢得人心
  • 两个基本点:高价值、高诱惑

要实现倒追思维的高质量销售式对话,你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:

  • 双线吸引原则
  • 掌控规则原则
  • 寻求共识原则
  • 卓越服务原则
  • 持续成交原则
  • 3次成交原则

双线吸引原则概述

在美剧《Boston Legal》中。有一集主人公Alan Shore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难以应付。他的同事,女律师Lori想加入进来,他们有一段对话。

Lori:You need me. (你需要我)
Alan:Lori, as much as I may want you. Desire you, even. I do not need you. (也许我会想要你,甚至渴望你,但是我不需要你)

我们可能理性上需要,可能感性上想要。

3.0的医生模式,重点在于高度的理性洞察力,能够从理性层面给他人解决问题、带来高价值,满足「需要」。而4.0,还需要有高度的感性洞察力和影响力,给人们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,让人们强烈的「想要」。

因此4.0,最终就要落实到两个层面,双线吸引:

  • 让人需要:理性上的高价值
  • 让人想要:感性上的高诱惑

邂逅保时捷

2006年,我离开微软,准备寻求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。我的计划是,首先进入企业培训行业。

在一次聚会上,我遇到了微软的前同事,跟他说了我的状况。

一周之后,他转发给我一封邮件,说有一个汽车行业的培训项目,在寻找有IT背景的培训师。

顺着这封邮件,我见到了后来我的老板,Jason。

第一次见面,Jason说:「因为保密,我还不能告诉你客户是谁,但可以说,这是一个可以让你的培训生涯引以为傲的品牌。有了这家客户的背书,你将来很容易得到其它客户。」

我头脑里第一反应就问他是不是保时捷。

他做了一个「这可不是我说的」表情。

当时保时捷的项目,要在中国经销商上系统,并且因此会导致服务流程的改变,因此希望有IT背景的人来帮助培训。

这个项目一开始,只是个短期项目。没有想到,在此后的两年,我大多数时间,都在和保时捷持续的合作中。

追求还是吸引

当年,这是保时捷全球最重要的项目。因此,保时捷非常重视,需要亲自面试培训师。于是,我们就开始了面试的准备。

在准备面试的时候,我发现其他人普遍的做法,是表达非常仰慕保时捷,自己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之类。

但这种做法,其实是把自己放在非常低价的位置,感觉更像是在祈求一份工作。真正能够赢得客户尊重的,应该是建立在高价值上的平等地位,甚至在专业上让客户觉得有权威感。

卖大路货和卖高端产品,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思想,而我们本能习得的,往往是大路货的销售方法。

我就跟其它准备面试的人,谈了我的观点,但是他们都不同意。

事实上,我觉得也很难解释清楚,因为大多数人,并没有多少经历,看到过什么叫做高价值感的销售。

那我们就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准备吧。

我花了一周的时间,来设计3分钟的面试。我的设计有两大目标:

  • 理性上,让客户觉得我是适合的
  • 感性上,跟客户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,营造轻松的气氛,调动客户的情绪

3分钟通过保时捷面试

2007年1月8日,保时捷的面试。

我的过程是(本来是英文面试,如下用中文描述,可能部分语言有点英文化):

Hello大家好,我是XX,毕业于AA大学。在大学里,我最喜欢玩两个游戏。

这时候,面试官脸上纷纷露出了困惑的表情。这是在面试培训师,跟你爱玩什么游戏有啥关系?

然后我继续。

其中一个游戏是帝国时代,来自微软。后来我加入了微软,针对微软在中国的经销商,从事IT技术方面的支持、辅导和培训。相信这段经历,对于保时捷对中国区经销商的培训,会有很大帮助。

注意这部分,其实是基于客户的核心需求(对中国区经销商,进行IT相关领域的培训项目),摘要总结出来的我的核心匹配。「中国、经销商、IT、培训」,虽然只是一句话,但是一方面让客户觉得高度匹配,同时也感受到,我是针对他们进行了调研,是关心他们想要什么的。

然后我就看到客户们在点头。接下来我继续:

另外一个游戏,是极品飞车。在其中我最喜欢的,是保时捷。很高兴有机会与这家伟大的品牌合作,希望我们合作愉快。

当我谈到「另外一个游戏是极品飞车」的时候,客户已经知道我的意思了,就开始微笑、朝我点头,前面的困惑消失,气氛变得很轻松。

注意,我的定位是「很高兴有机会与这家伟大的品牌合作」,放在一个跟客户平等的位置上。

创造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

人类的决策,是感性与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因此,从真正要有效影响人的角度,最好是两手抓:

  • 攻心(感觉要好)
  • 攻脑(理由要对)

在保时捷的面试中,前面我设定的两大目标,就是两手抓。既让客户理性上认为匹配,也在感性上认同。

关于攻心,也就是影响人的感觉。一个基本的能力,是创造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的能力。

这就像看好莱坞的大片,整个过程通常是调动不同的情绪,例如一开始好奇,然后紧张,再然后感动。如果缺乏这种情绪调动,那很可能就是看着看着睡着了。

家长经常督促小孩听课做作业,然而小孩拼命想要打游戏,因为后者能调动情绪,然前者,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要么是平淡的,要么干脆就是让人感觉痛苦。

回到保时捷面试的设计,我前面说「最喜欢两个游戏」,是启动受众的「迷惑」状态,迷惑会产生悬念,悬念让人集中注意力(因为头脑中有挑战,要解谜),到最后「另外一个是极品飞车」,用户悬念解除,发送,同时因为「喜欢游戏和保时捷」的共鸣,虽然时间短,但是却是一个起伏的体验。

掌控规则原则概述

「顶级销售卖标准」。顶尖的品牌、顶尖的销售人员、一流的领导者,他们往往是销售式对话中,规则的掌控者。

规则有两种:过程规则和结果规则。

例如招投标项目中,审议流程是怎么样,沟通如何进行,这些是过程规则。

而要为了增加胜率,企业往往还尝试影响评审委员会,把对自己有利的选项放进评分标准,还要加大权重,这些是在影响「结果规则」。

很多广告词,诸如「怕上火喝王老吉」、「收礼就收脑白金」,其实都是在尝试树立消费者购买时的「结果规则」。

色狼思维驱动的人,往往想要强行把控规则,例如强行刷话题,尝试把控对话过程。然而这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强烈反感和抗拒,导致失败。

好人思维驱动的人,则是彻底放弃对规则的掌控,由着对方说了算。这样一来就非常的被动,老是被牵着鼻子走,疲于奔命。

而要做到高效销售,那么就需要把「掌控规则」作为基本原则。

案例:让雇主倒追的求职销售流程

我以前做求职培训,设计了一套面试流程,这套流程分为3个步骤。

当时有一个学员,来自于上海一家不知名的二本院校。在参加培训后,按照这套流程,他拿到了各种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,最后进入了耐克实习。

1)自我介绍

自我介绍非常简单,两句话:

我是AAA,来自BBB学校,我的Excel做的又快又好。看到您们的实习招聘,要用Excel做报表,这是我做的一些报表样例。

然后他立马递上几张Excel报表的打印版,看上去就很专业。

2)演示Excel技能

通常这时候,面试官看到报表,都是眼睛一亮。然后他立即说,「我还会用Excel设计全自动的工具,一遍输入数据一边可以实时更新报表。我电脑带来了,可以演示一下吗?」

面试官都说好。

然后他就打开电脑,开始演示做的工具。一遍输入数据的时候,屏幕上的饼图就实时更新,高度的自动化,看上去很酷。

这时候面试官一般就震惊了。

3)反向筛选

演示完毕,要对面试官进行反向筛选。要提对雇主的要求,例如说:

我是希望能够在公司里有做数据分析的机会,这样可以训练自己的能力;另外,也希望团队的环境简单,同事友好而不是勾心斗角,不知道您们这里是不是这样。如果太复杂,我想就不大适合我了。

大多数求职者,都是本能的表达对雇主的兴趣。然而这里,我们却是反向来筛选雇主。一下子档次感就出来了。当然,前面两步的价值塑造,是基础。

这时候面试官通常就反过来,跟他说我们这里环境挺友好的呀之类,开始争取起他了。

人类有犯贱心理,别人主动贴上来就觉得低价值,反过来自己争取,就觉得价值高。

基于这套流程,他通常10分钟就搞定面试,而且不会有诸如「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呀」之类的面试问题,一套流程打天下,简单轻松。

对规则的敏感性

作为销售人员,对规则一定要有高度的敏感性,能够识别和掌控规则。

然而,很多时候,真正影响我们的规则,并没有成文的条款,仅仅存在于心理层面。往往我们很难意识到,这些规则是如何塑造个人、群体的。

举个例子,面试。大多数人面试的时候,本能的是面试官问一个问题,自己就回答一个问题。

他们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设定,没觉得有什么不对。

在沟通中,话题由谁确定,进度由谁把握,其实是谁在掌控规则的问题。

掌控规则的重要性

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,记录了太宗皇帝和李靖关于军事的讨论。这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顶尖的军事家。

太宗曰:「朕观诸兵书,无出孙武;孙武十三篇,无出《虚实》。」

靖曰:「千章万句,不出乎’致人而不致于人’而已。」

李世民非常看重孙子兵法。李靖认为,孙子兵法的要义,在于「致人而不致于人」,也就是要把握主动权,而不是被敌人调动。

所谓「致人而不致于人」,就是要把规则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
用面试的例子,如果被面试官掌控话题规则,对方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,那么,本身就已经落了下风。

这就像足球赛,如果对方掌控了控球权,一场比赛射门20次。那机率上,你赢的概率,已经很小了。

世界冠军队,并不是靠扑出对方20脚刁钻射门,成为世界冠军的。而是通常来说,他们会掌握控球权,自己持续创造高质量的得分机会,避免对方对自己球门造成严重威胁。

销售中的话题权,就类似于足球赛中的控球权。

能控球掌控比赛节奏,才更可能成为赢家。

掌控规则 vs 规则下的优化

在前面的面试中,求职者和面试官,角色换过来了。

求职者实际上,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,掌控了话题。而面试官,不知不觉的接受了这个设定。

从求职的角度,这样带来的好处,是掌控了面试的节奏,简单的能够获得高质量实习机会,而且无需应付各种意外的问题。

就像踢球一样,节奏控制住了,结果理想,过程愉快,省事高效。

反过来,大多数人找工作,可能会被动的去准备各种面试问题,背面经。但几乎没有人跳出「面试官提问自己回答」这个框框,他们都是「好人」。

然而真正革命性、创造性的突破,往往是打破规则的结果。

所谓创新,含义本身就包含了颠覆规则。

  • 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物理学中质量恒定的规则,发现了相对论
  • 亨利福特不是研究如何驯马,而是发明了汽车
  • 乔布斯不是改良诺基亚的手机,而是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运作模式
  • 秦始皇统一六国,不是继续采用分封制,而是实行了郡县制

我们看历史上,留下名字的伟人。很大一批,是在规则上有革新,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的人。无论是思想家、政治家还是科学家。

成功学教导人们,努力就能成功。其实「努力就能成功」,本身就是在尝试给人们树立规则。

如果你的头脑,接受了这条规则,那么很不幸,恐怕你的成长很有限。

从人类历史来看,「吃透规则掌控规则革新规则」的,往往更可能是大赢家。

定义需求的规则:客户要求不等于客户需求

对色狼式思维而言,「过度自我」是本质,「强力推销」是表现;而对好人式思维而言,「服从规则」是本质,「满足要求」是表现。

客户的要求,就是好人遵循的规则、服务的方向。

这就完蛋了。

因为客户要求不等于客户需求。

在复杂的场景下,客户常常自己都搞不清楚问题的状况,搞不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么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客户要求什么就给什么,即使你全都做到了,还是没能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真正重要的目标。

亨利福特(福特汽车创始人)说:

如果我问人们想要什么,他们会说是更快的马。

单纯以客户要求为标准的时候,就注定了价值低。

在医生和倒追模式中,「什么是真正的需求」,并不是客户自己说了算的,而是很大程度掌握在销售方。

这就像去医院看病,并非你说你生了什么病,要开什么药,医生就要照办,而是有自己的流程和见解。

高阶销售、顶尖公司,会更多的把需求的标准,掌控在自己手里,而非片面由客户说了算。

好人的悲剧:低价值

从掌控规则的角度,好人比色狼更糟糕。

因为色狼的自以为是,强行推销,还可以把自己的规则加到别人头上。例如很多公司,老板自以为是,强行下命令。尽管下属不爽,但老板还是可以部分的实现领导。

而好人,从定义上就是主动放弃对规则的掌控,服从于他人的规则。因此,好人没法实现领导。

而从形象的角度,如果客户把你定位为「好人」,那么你的价值感一定不高。因为跟随者,在人类心理中,就是低价值的。

这一点,在女性择偶倾向上,有明显的反应。

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,女性在择偶选择上,倾向于选择领导者。

有个现象,就是女人更容易被渣男吸引,而不是被「好人」吸引。

有些男人真的很渣,例如各种对伴侣不好、羞辱对方、自以为是等等。然而,女人有些时候,就是更容易被这样的人吸引,相处,而情感上不愿意跟有求必应的好人在一起。

一个原因就是,渣男,至少看上去,在关系中掌控规则。而好人,在关系中唯唯诺诺,缺乏对对方的掌控能力。

这样一来,寻求领导者的女性,相对会感觉前者更符合标准。

这些是潜意识层面的,大多数人未必意识到,但这种心理往往起作用。在销售中同样如此。

一封恋爱课咨询者的邮件

2016年有天晚上,我打开邮箱。看到一封邮件,标题为「seems是个有趣的课程」。

女,XX(年龄),美国留学归国AAA专业硕,长相气质搞金融的平均水平,BBB(工作岗位,投资类);有喜欢的男神, YY(年龄),长相气质搞研究的平均水平,美国留学CCC(专业)博,DDD(工作岗位),我们认识了两个月,第一次见面10天前,之后每天找我见面,九天约会5次。

我先撩的他,不过他现在每天都来撩我,说我很适合结婚,唯一不足是我身高只有EEE,而他只有FFF,所以他想找个更高的女人。however,我对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满意,他很有趣,很自信,而我也很傲娇,不甘示弱。

我却没什么恋爱经历,感觉难以完全驾驭这个男人,我现在面对的问题是:

1)我是话题杀手,反应有点迟钝,希望能创造和谐共鸣的聊天氛围;

2)让他为我着迷,而不仅仅是个结婚对象;

3)如果settle这个男人确定关系,如何保持高质量互动,而不是让他得手后骑驴找马。

付账我倾向于每月1000分期,钱不是问题,但我的确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、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,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,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,盼电联。

这里要说明一下,在2016年的时候,恋爱课有两种付款方式和价格。

  • 对已经工作的人,是一次性7500元。
  • 对在校大学生,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,可以选择8个月的分期支付,每个月1000元。

而且当时,我的恋爱课的链接,都是放在电子书《单身女人,让男神倒追你》最后一章的,所以通常来咨询报名的人,已经看过我的电子书了。

看到这封邮件,你有什么感觉呢?

我的感受是,这位咨询者性格是强势的,习惯于在心理价位上占据上风。

看她最后这一段:

付账我倾向于每月1000分期,钱不是问题,但我的确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、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,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,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,盼电联。

她把自己摆到了一个高价位的心态上,提要求要分期,说「钱不是问题」,但是对价值存疑。

然后说「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」。

这就指向,让人去满足她的期待(潜在的提要求)。

可能你会觉得,她的价值存疑是合理的呀,客户有权力要求质疑啊,而且毕竟没上过课啊。也可以谈价格和支付方式啊。

那问题就来了。

我的课程介绍里面,已经写的很清楚,对已经工作的人,一次性7500。

她上来,就要打破这个规则。

如果她对价值存疑,也可以先咨询一下,再决定是不是要一次付款啊。存疑可以先了解吗。比如问问学员的体验如何、有没有体验课之类。

如果了解了还存在疑问,作为保障手段来提出分期,我觉得至少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过程。

但她根本就跳过了了解这一步,直接就表达出打破规则,那就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相对心理的高价位上。然后呢,要你证明是能满足她的期望的。

注意了,她是已经读过我电子书的(后来后续谈话也证实了这一点),也就是说,我已经给予她价值了,电子书还是免费的。

她对我,并没有提供任何价值。

然后她上来,就要打破课程价格规则,谈价格条款,说「不了解你们的课程帮助有多大」,还说「对你们课程有很高的期待」。

问题就来了,她也说「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,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」。

从邮件来看,读了一本书,觉得很有启发,那么她有任何回馈吗?连一句感谢都没说吧。

但是她谈条件,怀疑课程的价值,对课程有很高的期待。

什么意思呢?

是不是有点像大老板跟你说「要好好表现,我看好你哦。」

这是一个相对心理价位很高的人,才会说出来的话。觉得别人就是为她服务的,但反过来她不需要主动做更多、照顾对方的想法,而是等着别人来服务就好。

而且有没有价值,是她的感觉就能说了算的。所以她不用更具体的了解,就先「倾向于分期」了。你凭什么都没了解,就倾向于分期呢。

不对等的付出

当你真正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,会发现,她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付出,是不对等的。

我写了本电子书,她读了。我已经付出过了。

她呢?

她对我没提供啥好处吧?

上来就开始要求特殊的付款条款,觉得「对你们的课程期望很高」,要求我们去满足她的付款需求、去满足她的期望。

那么她自己有没有付出呢?

除了满足她自己想要搞定男人的愿望,连个感谢都没有好

如果她是抱着平等的观点,那么「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」,她可以付出努力去思考,在语言上体现为下切,提出更具体的一些问题,例如:

  • 请问现在同学们学习效果如何呢
  • 能不能有体验课让我试听一下呢

如果她动脑去思考提出这些问题,也是在付出,是在表达诚意想要了解。这也是有疑虑的咨询者,比较普遍的反应。

然而她并没有付出去了解的表现,而是「对你们的课程期望很高、盼电联」。

也就是还是让我们来付出,她等待服务。

相对心理价位战:权力的游戏

从人的购买决策心理来说,通常是在了解价值之后,到最终快要决策的阶段,才更会关注具体的支付条款(本身这位咨询者也说了,钱不是问题,我也相信这句话是真的)。

她上来邮件就要打破课程规则,设定支付条款,其实并不是真正对价值有质疑(因为这些可以在沟通中澄清之后再做决定),而是她想要控制规则,在相对心理价位上处于上风。

那么为什么她要在相对心理价位中处于上风呢?

因为相对心理价位战,一个核心的意义,在于能够实现权力的掌控,从而更大程度的操控规则,从中获利。

大多数人认为权力来自于任命,其实现实远远更复杂。

在现实中,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来源,就是相对心理价位。

如果一段关系中,双方相对心理价位严重不平衡,一方觉得严重需要对方依赖另外一方,那么往往就被被迫接受对方的规则。

那么高价位的一方,就可以更好的获利。

这种甚至和现实中的需求关系,是颠倒的。

例如新闻报道中有些家暴案例,男方对自己的老婆各种打压贬低,让对方觉得离不开自己活不下去。于是干活、赚钱可能都是女方在付出,男方在吸血。

现实是,男方才是寄生虫。但因为男方的打压,女方反而觉得自己没人要、离婚了就完蛋了,相对心理价位严重处于下风,反而被操控。

反过来,也有女性对男性的吸血操控。

索取者的捷径:占据心理高价位

有一些人,在关系中表现出强烈的索取倾向。就是倾向于从他人那里索取价值、而自己不愿意进行对等的付出。

他们是非常自私、高度关注自我的利益最大化的人。

那么,如何才能高效的索取压榨,又避免自己的付出呢?

一个基本的办法,就是心理驯化,让自己在关系中始终处于心理高价位,对方习惯于很低很低的价位,从而接受压榨、甚至主动付出。

川普就是一个典型的索取者。

他所谓的极限施压,本质上就是激发对方的恐惧感等负面情绪,占据相对心理价位的高位。而一旦对方习惯接受了低价位,那往往不是这一次谈判让步的问题,而是持续的会被吸血压榨。

在现实中,真正所谓的极限施压打法,往往会收到强烈的反抗。因为大多数时候,人们的心理关系和现实力量对比,并没有那么离谱。

在这种情况下,索取者为了达成最终极端控制、极度高价位的目标,可能会采用更隐晦的手段。一步一步的来实现对人的心理操控、打压对方的心理价位。

无论如何隐晦,在这些步骤中,会有几种基本的行为,包括:

  • 打压贬低对方的价值
  • 破坏对方的规则底线
  • 索取对方的付出
  • 设定对自己单向有利、剥削他人的规则
  • 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(如恐惧、内疚、羞愧、烦躁、贪婪)

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后一段:

付账我倾向于每月1000分期,钱不是问题,但我的确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、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,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,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,盼电联。

好啦我们逐个分析:

1)破坏对方的规则底线

课程介绍里面说了,分期仅仅针对大学生,她不缺钱,但是上来就要求分期

2)打压贬低对方的价值

语言看上去她说很喜欢、已经有了很多启发,但上来就要求分期(不了解价值多大),行动上打压(不愿意一次付钱)

3)索取对方的付出

要求特殊待遇分期付款、说明「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,盼电联」,意思就是你要满足她的期待。

4)设定对自己单向有利、剥削他人的规则

她要求分期付款、要求电联来满足她的期盼,都是对她有利的。

5)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

她这个语气,一方面说喜欢、期盼,给人暗示成交期望。让人觉得只要努力满足就可以成交,不成熟的销售容易产生「就差一步」的感觉,认为只要证明产品有帮助、满足她就可以搞定啦,贪心上来了。

第二封邮件:先给个话收到没有

当天,她还发给了第二封邮件。

其实我晚上打开邮箱的时候,首先点的是第二封,因为标题很那个啥。

给你感受一下:「先给个话 收到没有?我邮箱发错没有?」

我看的莫名其妙,然后才看的第一封。

看了一下时间,第一封邮件,发出来是中午11:20分。

而第二封邮件,发送时间是下午2点50。

间隔了3个半小时,她就来催进度了。

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高吧?

而且这话很粗鲁,没有抱歉打搅之类,上来就是「先给个话收到没有」。

我当时心里的感觉就是「姐姐,你以为你是谁啊你」。

要是换一个场景,这种人我就直接懒得回了。属于人生中要远离的那种。

但那天晚上,我还是加了她的微信。有两个原因。

1)因为做的是恋爱课程,有些学员的确是情商、心理存在问题,需要寻求改变。因此可能她们表现出这种行为,相对来说我有更高的接纳度。

还是可以聊聊看看什么情况,到底是对方有意为之还是习惯了。

但总之,从她发这两封邮件,你会发现她已经把自己心理价位弄的很高很高,而且在打压你。如果不改变这个局面这样玩,你会死的很惨。

总之不能让她觉得自己高高在上,可以支配使唤别人。

2)感觉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

在销售、沟通、情商教学中,找到一个好的案例是不容易的。

关键是很多案例,因为私密性等要素,不能分享。例如在公司里做的那些销售沟通,因为可能直接涉及到客户的产品服务,一说大家都知道是哪家公司了,因此不能用。

当时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关于心理价位、谈判的潜在案例,反正我自己的课程销售,我不在意泄密,于是也想继续看看会怎么样。

结果写这本书用上了。

警惕:潜在的破坏你的规则底线

这里要警惕了。

在第二封邮件中,这位咨询者,其实又在破坏你的规则底线了。

在人际交往中,是需要有基本尊重的。

一方面,她三小时后就发了第二封邮件,催回复,本身就是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了,在打乱别人的节奏形成骚扰。

另外一方面,她那个语言也是高高在上很粗鲁。

这两种都是不应该容忍的行为。但如果我回复了她,其实已经是按照她的规则走了,而允许了她对人际关系基本规则的践踏。

很多销售,一开始面对客户的这类行为,可能心理不太舒服,但为了单子捏着鼻子也往下走了。

注意这样一来,你心理价位已经低一些了。因为你按照她的规则行事,破坏了你自己的原则,被她主导。

你要非常非常的警惕。

因为这类索取者,正是通过这一步步看上去「虽然过份但貌似还能容忍」,来打压你、拉低你的心理价位,最终实现你不自觉的接受他们的高价位,被他们支配。

智者因为价值决定付出,愚者因为付出决定价值

索取者的手法中,一个基本要素就是索取你的付出,甚至过分的要求你的付出。

第二封邮件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他们之所以索取你的付出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在于大多数人,缺乏清晰的价值判断。

从理性角度,有智慧的人,会判断事情的优先级价值,然后决定重要的、高价值的事情,要投入决定性的付出。

例如成长,是高价值的事情,那么时间和钱要砸在这上面。

这是由价值决定付出。

然而大多数人,却缺乏高度的理性,他们对价值的判断,是盲目的。其中一个核心要素,是「我付出了多少」。

他们为之付出得多的,例如时间上投入多、情绪上牵动多,他们就认为是高价值。

这在恋爱关系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。

就是有些男性的确很渣,不承担任何责任、暴力对待伴侣。

但是如果是心智有缺陷的伴侣,她们反而会觉得自己很爱对方。

为什么呢?

她们的一个逻辑链条是,你看我为他愿意做这么多、甚至被欺凌还愿意为之付出、在外赚钱、在家干活,我付出这么多我都愿意,说明他对我重要啊、我在意他啊。

而且这样的心智,往往付出越多,就越怕失去。

为了避免失去怎么办呢?那就更多的付出、满足对方的要求、留住对方。

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词汇叫做「沉没成本」,就是你已经投入的成本,都是过去时了,不应该成为你决定未来的考虑因素。

然而有这种理性水平的人很少,大多数人,都会因为自己付出的成本,反推价值。

所以对索取者而言,让你付出、甚至打破规则无原则的付出,是让你「更多付出、实现终极压榨」的基本策略。

你付出越多、将来就会付出更多。

当然,为了避免让你彻底退出游戏,索取者还会给你一种错觉,就是再付出、再努力一点,就有回报。

这就像股市里,庄家操盘,让人总有错觉,感觉自己投入,就快要有产出了。

嗯,「快了、就快了、再坚持…….」

当你的情绪投入进去之后,往往更难以接受失败。

那怎么办呢?

继续投入呗。

我们看销售工作中,有个现象,就是当销售人员觉得成交概率很高,只差努力的时候,心态会变得浮躁,想要搞定。

这时候很容易被操控。

这也是容易被索取者下套的地方,给你制造一种错觉。

回到案例,如果是不成熟的销售,看到第二封邮件,一方面觉得这人粗鲁,但另外一方面可能会觉得,哎呀她这么急那么成交概率很高呀,赶快努力。

这里会牵涉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哪怕是真的成交概率高,而对方行为上粗暴践踏你的规则,那么你就应该接受吗?

套路、都是套路

加了她微信之后,前面聊了聊情况,回答了一些问题。

最后我回应她分期的要求,说:「如果钱没有问题就不要分期了,你容易忘我也没时间管,本来分期就是针对学生的。微信或者支付宝我好了,然后我会加你入群给你开课程账号。」

她说:「行,支付宝吧。」

好啦,到这里,我的理解是,她已经同意一次付清加入课程了。

接下来她说:「我正好有一个问题请教您,这是今天早晨我与他的对话(对话为了保护隐私我就省略了)」。

总之这位咨询者,就把她们的对话过程描述一遍,问我到底该怎么办,问的很细节。

我觉得她反正加入了,而且这正好是新鲜案例,她的问题的确也很大,我就跟她跟怎么办,等于现场指导回复了,算是针对新同学的救急吧。

还一边谈这个,一遍涉及到她更大的关系问题。

等于做了个咨询(我不对人做免费咨询,哪怕收费的同学我也通常先让大家上课学习基本知识和案例,然后再针对自己的问题做分析),这样就两个多小时过去了。

好啦。

这是上午的事情,咨询完问题她就消失了。

到了晚上,她微信我,发了这么一段对话。

John 我还是想和你商量分期付款 其实倒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。

而是从你的方面看 我不确定你的教学效果。

从我的方面 我如果分期付款 会更认真听课 而不是交钱后虎头蛇尾。

我可以想象 一次性缴费后 就是前几个月听课 后几个月就不再关注了。

既然你觉得分期麻烦 干脆我每隔两个月给你两千 半年你就收回所有费用。

你看这样你能否接受。

我付的学费当然不能和一次性大几万块的所谓泡学的学员比,但是你收的费用客观看来,比新东方、钢琴等课程却还是高的。

这门课程价值多少 我还是希望在课程中对它有更准确的判断 而不是一股脑热情砸钱进去 然后又失望要求退货。

不知你如何考虑的。

这什么意思?你的「还是想分期付款」。那为啥上午我跟你说的时候,你答应「好,支付宝吧」,接下来就问我问题要咨询。

你怎么不先谈完条款再问问呢?

而且注意了,我们前面谈到的索取者的几个特征,又来了:

1)破坏对方的规则底线

我跟她重申了全款,她答应了,但后来又要谈。

2)打压贬低对方的价值

又说不确定教学效果,又说学费当然不能和一次性大几万块的所谓泡学的学员比,但是你收的费用客观看来,比新东方、钢琴等课程却还是高的。

那你去找新东方老师、钢琴老师学呗。

「这门课程价值多少 我还是希望在课程中对它有更准确的判断」,但是要注意了,她看了我的书、她还涉嫌欺骗的方式让我给她做了两个多小时咨询,她有任何对我的回馈吗,哪怕是发个红包?

她的回馈就是咨询完之后说觉得你的价值不够。

3)索取对方的付出

要求特殊待遇分期付款、还先免费索取了两小时的咨询。

4)设定对自己单向有利、剥削他人的规则

因为她怀疑教学效果,所以她就要分期。那我也可以怀疑她上来看了教学内容就跑呢。交一期的钱就获取所有内容。

而且从谈话议程的角度也是,她先看上去同意了全款条件要加入,问我咨询,咨询完了再跟我谈价。这个议程流程,也是一种对她单向有利的。

哪怕最后没成交,她实实在在收获了一个咨询,一分钱不花。

设定和捍卫你的规则

我那时候想着对方可能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,所以没这么直接怼回去。就给她这么回复了:

培训这件事情,how much you learn depends on how much you devote.

其实别的不说,就说电子书的内容,你真正去实践了,去做,再把问题拉出来讨论,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也算是改变了。

你说新东方、钢琴的课程,我觉得有一点。这些东西和两性关系,他们的重量级完全不是在一个级别上的。你在市场上可以找到无数家英语、钢琴的课程,但是你也可以尝试去寻找一下,高质量的帮助人们突破关系能力的课程。

你如何评估价值?就说我们最近的对话,我不知道你怎么评估,在我看来这个价值已经超过7500了。因为你以前跟异性的沟通(可能还包括跟同性的沟通)很可能是在忽略人的前提下进行的,这个无论是对你的成功、还是幸福,都可能是非常大的问题。这些对话不能够帮助你突破具体的沟通能力,但是却能帮助你看到更好的方向。而方向的错误对人往往是致命的,努力无法挽回。

还有,你说「而不是一股脑热情砸钱进去 然后又失望要求退货」,如果你是带着一腔热情希望快速解决问题,我觉得现在就不用加入了。因为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尤其是心态的改变。这是为什么课程做成长期的项目,持续的让大家案例讨论和交流。

培训这事情就和医院一样,大家进来买的是机会,而不是确定的结果。它只是改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。把培训想象的太美好的,我觉得往往和把恋爱想象得太美好的人一样,往往在中间就退却了、失望了。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是长期的关系,长期关系你不仅仅是被优点吸引,也需要能够去克服问题,持续的投入。

课程介绍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,尤其是中间提供了一趟微信案例课的教学。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上次也有和你类似性格的咨询者,跟我谈了半天她的想法,然后我发现我让她看的课程介绍和试听课都没看……

如果你看了试听课和课程介绍,而我最近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你分析你的对话了,依然觉得价值感不确定,我想也没办法再给你额外的信息了。你进入课堂大致也就是这样,无外乎加上其他人的案例讨论,以及带上你的案例分享给他人,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。

如果你觉得这种持续的案例学习不是你想要的,那么就不应该加入课程。反过来如果你要加入课程,就需要有决心和投入,愿意去观看、讨论别人的案例,自己去实践并且分享你的实践,获取帮助和支持。

简单的说要达成结果你需要花钱也需要花时间和心力,甚至可以说,一个人的决心,他多想要改变,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效果。一个人下定决心把时间、钱砸进来,这事才更可能办成。反过来首先纠结「这事不成怎么办」,我觉得很多时候,其实还是痛苦不够,以及承诺度不够的表现。

当然我也在采取措施更好的帮助大家行动,但整体原则总是在起作用。

所以整体来说能够让你体验的,其实基本上都有了。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决定了。到底你有多想改变,以及你是否希望按照课程的教学方式去学习,这个你自己思考一下吧。也建议参考一下市场上其他的可能的选择。

毕竟,课程不提供退款机制,没有后悔药。来了,就得努力向前。

对于索取型的人,一定要特别注意,设定和捍卫你的规则。否则你可能被吃的骨头都不剩。

她要谈支付条款,对不起没得谈,我只跟她谈课程的原则是什么,例如需要她的持续投入。爱来来不来就这样了。

她要设定规则打压我持续示高价、那我也要反过来示高价,对她设定规则。

当然,也可以直接不理她。

警惕:说明证明坑

前面这位咨询者,她还在质疑「课程的价值」。

如果是正常的、互相尊重的沟通,那么可以继续讨论这件事情。但如果是对方在索取示高价打压你了、肆意踩踏规则,那就当心了。

「好人」本能的反应,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、说服对方。

但这样一来,反而更加坐实了你的低价位。

她质疑,你就证明给她看,还是你在为她服务呀。

反过来,看这个案例,这位咨询者,她又做了什么呢?为我考虑了吗?除了索取和打压,啥都没干。

那凭什么,我还要证明,我们对她是有价值的。

当你尝试澄清她的质疑、证明你的价值的时候,这个行为本身,就说明你「需要她」,需要她的认同,要不然你证明干嘛呢?

也就是说,这种情况下,你证明自己的价值本身,这个动作就是非常强烈的「示低价」。越证明说服,越低价。

有些时候我们可以看到,客户质疑销售的价值,销售各种辩解。针对销售的辩解,客户提出更多的否定、质疑、打压。

结果越辩解,心理越处于下风。

所以我的回应就反过来了,没什么好证明的,而是怼回去为什么她的质疑有问题。然后反过来告诉她,课程的规则是什么。

当然讲的还是比较柔和。

你要来上课,就要遵守课程规则,而不是你来划定什么条款。

中国近代史里面,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就是「不平等条约」。索取者他们之所以要千方百计打压你的价位,很大程度也是为了占据心理优势,从而让你服从更大不平等条约。

所以共产党一个核心原则,就是事情都可以谈。但如果是不平等条约,对不起不奉陪。

止损重于获利

销售大多数时候在谈「获利」,其实我觉得更基本的是「止损」。

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,你的时间精力就是那个青山,客户就是那个柴。

炒股做交易,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有纪律,例如你的止损点是多少,那么到了就严格执行纪律、退。

别想着损失了还要捞回来,而且可能盘面看上去好像还有戏啊。

非常的危险。

尤其是跟极端的索取者,往往因为你可能被推动付出,还可能看到诱饵,心智不坚定,可能一步一步就被吃的骨头不剩。

对方极端是不是一开始就体现出来呢?未必,往往是你相对心理价位越低,越被操控,压榨行为就越明显。

毕竟如果老虎都在大街上张着血盆大嘴,人们早就要么逃掉、要么射死它了。

我没有说案例中的咨询者是这样的极端,只是在这里警示。哪怕对方没那么极端,你还是得有自己的规则。

就像炒股,止损点就是规则啊,你愿意接受的亏损底线。设了,就严格执行,然后检讨改进。

她的回复:继续质疑价值

这位咨询者回复我:

你说的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我当然相信 。然而这个付出在我 ,你的付出我却是控制不了的,比如说你中途有了其他更多的学生,没有办法及时回复我的信息,又或者你拥有其他更好的项目,投入这一块服务的热情降低。我能保证我的投入,你却缺少所有外部约束,我也缺少任何保障,只有靠你的自律,既然是个长期过程,双方应该有所制约,至少给我一个拿脚投票的机会。这个两千两千的冒险我可以买,就当是一件衣服,再多的话,我就有点心态不端正了。从你的成本而言,这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,你会招越来越多学生,成本却几乎不会有任何增加,只会摊薄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,所以我的确有诸多的不放心。

感谢你读完这么一长段 我手机貌似没有分段功能。

如果完全照价值规律卖知识 一本道德经卖10万元都嫌少 但是事实上这个价值并不是完全按此衡量的 。然而这是我的想法,所以我想与你沟通,你的课程价值当然很高,否则不会让我这么感兴趣。

她还在质疑、打压价值,连「就当是买个衣服」都说出来了,然后「再多一点就心态不端正了」。

不管她说什么,现实就是,要按照她的要求来。

又说「课程价值当然很高」,但愿意承担的风险就是「买了一件衣服」。

到这里再次强调,别干证明自己有价值、想要说服对方的事情,例如举出成功案例什么的,表示可以满足对方要求啊,别围着对方转。

我就直接跟她最后沟通,结束谈话了。

谢谢沟通。

你说的顾虑,从你的角度都是有道理的,甚至我也可以解释。只是任何事情都有成本,沟通成本也是成本。在现阶段,课程的招生原则是选择沟通成本低的学员,更容易理解事物价值并且投入其中的。这样往往更容易出现好的结果,对于培训课程的整体氛围、下一步的工作都很重要。所以怎么说呢,你的顾虑从课程的角度,未来应该提供更好的解释说明。但现阶段真的是不想解释更多了,看大家自己的意愿。

还有关于这件事情,我觉得我们价值评估存在很大分歧。你把关系的学习和提升,跟买衣服放在一起,说实话,我不觉得这两者有任何可比性。还有,一本万利这个词,抱歉我听的有些反感。你真的认为这事情就那么容易?

以我的看法,你还是在用消费品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,对我来说我做这事情是帮助人们有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。这两者没法比。当然这是不同的看法,我不是说你有错误,只是我们不同。

那就这样吧,反正电子书我也是结合过去的课程,总结出来的核心思想。希望对你有帮助。建议过一段时间回头看一下吧,例如「成长型关系」。知识的价值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阶段。现在我们来谈也恐怕谈不拢了,那就看时间的迁移,大家会怎么重新认识这件事情吧。

其实这段回复写出来,我觉得已经算是非常有礼貌了。也可以根本就不回,没必要。

她的「新提议」

然后她给了我回复如下:

各退一步 我半年一付 今天一次4000元 感觉效果好12月31日再付4000元 干不干?

注意她的说法:「 感觉效果好12月31日再付4000元」,其实她已经偷换了分期的概念。

本身分期也是全额的购买承诺,只是分阶段支付。她变成了「感觉效果好再付」,最后课程多少付多少钱她说了算。

强行打破规则。

而且还有,看上去她在跟我谈判,其实她没拿出任何东西,给我价值。

而是把我本来课程的条款,当成谈判筹码。

好像她还在让步的样子,其实哪怕按照这个协议,我也就是承认我的课程价格不是8000,而是4000,她再看她的感觉要不要给个小费。

而且以她的挑剔索取程度,我的要是要赚她那后4000块,估计真的要被压成渣了,还不一定拿到钱。

当时我就想起,我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,我拿工资的时候,发现跟协议不一样。HR说,一部分工资扣起来,作为年底奖金。

喂,你们怎么好意思说这话的。

这位咨询者吧,跟川普老师真是一个路数。没有谈判筹码,从你身上割一块作为谈判筹码,到最后好像你还要努力争取拿回一部分,已经是人家的让步。

最后的回复

我回复她如下:

姐姐。

你是做deal的吧?我觉得你还是在用生意的角度来跟我谈,但学习这事远远不是单纯的生意。

7500块这个数字,多它我不会富少它我也不会穷;对你也应该一样。从赚钱的角度,我真的觉得我没有强烈的意愿来说服你加入。恰恰相反,你这样做对我来说会更有顾虑把你拉进来,因为感觉你对这件事情的价值感和投入感不足,进来之后也是容易抱怨的客户,对我来讲以前已经有过先例,学员在课堂上发泄一肚子怨气,觉得老师这也没教好那也没教好,学了用的时候就碰壁。有趣的是,他那段时间从来没有跟我沟通过在实践中遇到的任何问题,每次一沟通就是老师这也不对那也不对。

处理了一次我以后不想再有这种事情发生,我只想找已经意识到了高质量关系的价值和自己的问题,有强烈的渴望改变,愿意去努力的学员。这样的人往往态度好交钱快意愿强省事。通常在钱上面纠结的往往最后课程中也是纠结。

曹操说袁绍「见小利而忘命,谋大事而惜身」。简单的说格局问题,看不清楚事物的轻重。

就说女人,很多妹子买衣服买包包化妆品美容各种,花的钱多了去了吧,花了之后想剁手的也不少吧,那这种事情是不是会一直纠结呢。我看大家还是挺high的呀,该花的不该花的好像也都没停着。反过来两性长期关系的能力,这个对幸福非常的重要,大多数人恐怕一生中都从来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,但是要花钱花时间反而纠结。

我没有说花钱花时间在衣服包包化妆品美容等等上面有什么不对,只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优先判断。纠结很多时候是在自己心目中优先级不够高。你跟我在这里谈deal,可是时间就是金钱,这个道理姐姐你也应该知道。单纯从我们沟通的时间成本,说实话哪怕我写篇知乎文章,通常也会招来新用户买单了。

在我们的沟通中,你在问、再提要求,可是我在教育你帮助你。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,我们的沟通是不对等的,我付出的成本比你会高很多。包括回复你的这个要求,也是我觉得既然你邮件了,那我尽量做一些帮助你的事情。因为觉得你的关系问题很大(第一份邮件开始就感觉你关注效率缺乏对人的关注,然后紧接着第二封邮件问收到没感觉是控制欲强),你其实是非常需要帮助的。

我觉得你现在的行为还是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性,想要谈deal,想要掌控规则。可是真的对不起,学习这件事情,如果你要加入,你就得学会先遵守规则。这不是购买美容卡,客户花了钱说了就算。我不觉得你表现出来的态度,是一种想要真正渴望改变的态度和对老师的尊重。

当然上述都是我自己的看法,不保证正确。但是也请理解,大多数情况我是不会写这些反馈的,我又没收费没有教育你的义务。但我想对你最好的尊重就是告诉我的感受,也许可以帮到你。

好了就这样吧,请自己考虑吧。真的不要谈任何条件了,谢谢。

她回复我如下:

谢谢 我没想到收到这么长的回复 言简意我从不抱怨 因为不行我就撤退 这也是我坚持这样做的原因

两年半之后

上面的对话,发生在2016年。

转眼到了2018年底,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。

有天我突然收到她的微信:

还在办咨询吗?

我想了很久 关于感情 还是觉得你的话最中肯 曾经最帮过我 我爱的人和我无话可说 现在 已经分手了 还放不下 关于沟通 很想向你学习 可是估计你不教了吧。

别人的都是小聪明 而你的说到了本质。

两年多的经历,分手的伤痛,这个感受应该是很诚恳吧。

我跟她又聊了聊。

那么各位看官, 到底她是加入课程了呢,还是没有加入呢?

为什么呢?

寻求共识原则概述

销售式对话能够顺利展开,基础在于「共识」。

不同的人、在不同的事情,很自然的存在「异议」。所谓的销售式对话,你的目的在于影响他人,可能是接纳你的观点、改变思维、采取行动等,无论如何,最终都是在形成共识。

因此销售式对话的过程,往往是逐渐的把异议转化为共识的过程。

这就引出了「寻求共识原则」:

在对话过程中,寻求共识的形成与强化。

在希腊罗马时代,无论是要做政治还是搞法律,都需要影响人、做演讲、展开辩论。那时候的辩论策略,就总结了几个常见的、影响人的途径:

  • 诉之以情
  • 诉之以利
  • 诉之以理

用共识的观点,也就是尝试从三方面来跟受众形成共识。

一直到今天,当你进行销售式对话的时候,都可以从这3方面思考,要建立怎样的共识。

案例:触龙说赵太后

在中学课文里面有篇古文《触龙说赵太后》。

赵太后新用事,秦急攻之。赵氏求救于齐,齐曰:「必以长安君为质,兵乃出。」太后不肯,大臣强谏。太后明谓左右:「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,老妇必唾其面。」

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。太后盛气而揖之。入而徐趋,至而自谢,曰:「老臣病足,曾不能疾走,不得见久矣。窃自恕,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,故愿望见太后。」太后曰:「老妇恃辇而行。」曰:「日食饮得无衰乎?」曰:「恃粥耳。」曰: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,乃自强步,日三四里,少益耆食,和于身。」太后曰:「老妇不能。」太后之色少解。

左师公曰:「老臣贱息舒祺,最少,不肖;而臣衰,窃爱怜之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,以卫王宫。没死以闻。」太后曰:「敬诺。年几何矣?」对曰:「十五岁矣。虽少,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。」太后曰:「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」对曰:「甚于妇人。」太后笑曰:「妇人异甚。」对曰:「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。」曰:「君过矣!不若长安君之甚。」左师公曰:「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媪之送燕后也,持其踵,为之泣,念悲其远也,亦哀之矣。已行,非弗思也,祭祀必祝之,祝曰:’必勿使反。’岂非计久长,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?」太后曰:「然。」

左师公曰:「今三世以前,至于赵之为赵,赵王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」曰:「无有。」曰:「微独赵,诸侯有在者乎?」曰:「老妇不闻也。」「此其近者祸及身,远者及其子孙。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?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,而封之以膏腴之地,多予之重器,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,—旦山陵崩,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?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,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。」太后曰:「诺,恣君之所使之。」

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,齐兵乃出。

这是战国策中的名篇。背景如同第一段所说,赵国太后刚掌权,秦国进犯。赵向齐国求教,齐国要求以长安君(太后之子)为质,才肯出兵。

太后不肯,于是大臣想要说服太后,最后太后恼怒,丢下一句话「谁再说我就要直接吐口水到他脸上了」。

在这个份上,触龙出马。

我们来看他的沟通流程,首先从情绪入手。最开始太后见他的时候,怒气未消。他问候一下身体。

等太后情绪缓和了,触龙开始为自己的小孩求职位,引出「爱子女」话题,这是建立情感上的共识。

在爱子女的共识基础上,开始讨论太后的行为,对长安君不利(长安君缺乏对国家功劳、却拥有很高的地位和财富,一旦太后去世,就会失去地位基础)。这就是进入了诉诸利益和道理的环节。

最终情感、利益、道理的3方面共识全都达成,销售成功。

循序渐进的形成更大共识

我们看后面一部分,触龙和赵太后的对话。注意我把太后的回答都【】出来了。

左师公曰:「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媪之送燕后也,持其踵,为之泣,念悲其远也,亦哀之矣。已行,非弗思也,祭祀必祝之,祝曰:’必勿使反。’岂非计久长,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?」太后曰:【然。】

左师公曰:「今三世以前,至于赵之为赵,赵王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」曰:【无有。】曰:「微独赵,诸侯有在者乎?」曰:【老妇不闻也。】「此其近者祸及身,远者及其子孙。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?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,而封之以膏腴之地,多予之重器,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,—旦山陵崩,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?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,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。」太后曰:【诺,恣君之所使之。】

这段非常精彩,我们看触龙的提问和分析,每次太后都赞同他的观点,也就是一步一步在建立新的共识。

在讲道理的过程中,触龙还引导太后更多的思考,例如赵国是否有三代之后还在位的,诸侯国有相关案例吗?

这样太后的「没有功劳日后长安君难以立足」的认识加深,导致最后的决策水到渠成。

观察整个对话,触龙在持续的建立新的共识,这个过程也就在逐渐化解太后的异议。在对话结构中,他掌控了整个进程,引导太后一步一步赞同他的观点、深化共识。

如果上来他就要求长安君作为人质,估计就完蛋了。

这种持续的循序渐进的建立共识的过程,就像温水煮青蛙,看上去步骤多,其实反而高效快速。因为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,一步一步逐渐来的,契合对方心理。

这种过程,我们称之为持续成交。

案例:劝阻点菜怼服务员

以前我跟一群朋友吃饭。

点菜的时候,有朋友把服务员叫过来,态度不太友好,我觉得不妥,就是感觉缺乏尊重,气氛很紧张比较负面。

但是直接说他也不对。

于是等服务员走了,我就说:「在菜没有上齐之前,别和服务员争论」。

另外的朋友就接过来说:「是不是怕在在菜里做手脚啊。」

我就微笑。

然后大家都觉得「哈哈哈,哎呀还是你有经验呀。」

其实本来「感觉缺乏尊重」是一个道理层面的问题,还牵涉到不同的观点看法,从这个角度很难达成影响目的,还容易导致负面气氛。

反过来,诉诸利益(免得菜里被做手脚)就容易被接受,而且大家气氛也轻松。

情感、利益、道理三个范畴,需要考虑。

但在销售式对话中,通常按照「情感、利益、道理」的顺序考量,可能是更容易达成销售目的的。

毕竟人类首先是被情绪驱动的,因此情感往往在影响人上,有最高的优先级。

而从理性的角度,大多数时候,我们还是会首先评估利弊。

情感到位,或者跟我们利弊相关,我们才更容易有心情去研究道理、讲道理。

日常大多数小事情,你要做销售式对话,往往只需要达成目的,从一个角度去切入能搞定,可能就行了。

但如果真的是重大问题的销售,那么最好是三者都要到位,否则要么难以销售成功,要么后续也容易掉链子。

越是重要的问题,越需要高度的共识基础。

案例:谏逐客书

公元前237年,秦王政十年。

秦国发生了驱逐客卿的事情。所谓客卿,是六国来到秦国作为顾问、担任官职的人。

秦国宗室贵族,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,图谋消耗秦的国力事件,游说秦王,认为客卿乃是秦国的安全威胁,说动秦王嬴政,下令驱逐一切客卿。

当时李斯也在驱逐之列。为了挽回这一局面,他写了《谏逐客书》。

臣闻吏议逐客,窃以为过矣。

昔缪公求士,西取由余于戎,东得百里奚于宛,迎蹇叔于宋,来丕豹、公孙支于晋。此五子者,不产于秦,而缪公用之,并国二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,百姓乐用,诸侯亲服,获楚、魏之师,举地千里,至今治强。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、蜀,北收上郡,南取汉中,包九夷,制鄢、郢,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昭王得范雎,废穰侯,逐华阳,强公室,杜私门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【此四君者,皆以客之功。由此观之,客何负于秦哉!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,疏士而不用,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】。

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随、和之宝,垂明月之珠,服太阿之剑,乘纤离之马,建翠凤之旗,树灵鼍之鼓。此数宝者,秦不生一焉,而陛下说之,何也?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,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,犀象之器不为玩好,郑、卫之女不充后宫,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,江南金锡不为用,西蜀丹青不为采。所以饰后宫,充下陈,娱心意,说耳目者,必出于秦然后可,则是宛珠之簪、傅玑之珥、阿缟之衣、锦绣之饰不进于前,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。夫击瓮叩缶,弹筝搏髀,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,真秦之声也;《郑》《卫》《桑间》《昭》《虞》《武》《象》者,异国之乐也。【今弃击瓮叩缶而就《郑》《卫》,退弹筝而取《昭》《虞》,若是者何也?快意当前,适观而已矣。今取人则不然,不问可否,不论曲直,非秦者去,为客者逐。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、乐、珠玉,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。此非所以跨海内、制诸侯之术也。】

臣闻地广者粟多,国大者人众,兵强则士勇。是以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是以地无四方,民无异国,四时充美,鬼神降福,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。【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谓”藉寇兵而赍盗粮”者也。】

【夫物不产于秦,可宝者多;士不产于秦,而愿忠者众。今逐客以资敌国,损民以益仇,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,求国无危,不可得也。】

这篇文章逻辑清晰,举例详实,利弊分析透彻,堪称「说以利害」之经典。

大家注意我文中【】出来的部分,是利弊分析的观点总结。层层推进,一步一步建立共识。

首先分析历史,列举事实,指出秦国的强大,有赖于四君(四位客卿),进而得出结论,客卿不负于秦。进而指出,如果当时不任用这些客卿,那么「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」。

分析了历史,接下来进入现状分析。指出秦王日常在生活方面,大量采用外国(秦国之外)的事物,例如珠宝、音乐、美女等,在这方面是兼收并蓄呀。

那为啥对客卿,就要不分青红皂白,一律驱逐呢?如果这样做,对比之下,就意味着「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、乐、珠玉,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」。进一步指出「此非所以跨海内、制诸侯之术也」。

现状分析之后,进入未来预测,进一步讨论政策对将来的影响。可以归纳为最后一段的内容「夫物不产于秦,可宝者多;士不产于秦,而愿忠者众。今逐客以资敌国,损民以益仇,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,求国无危,不可得也。」

历史分析、现状分析、未来分析,逻辑严谨脉络清晰。

从共识的角度,那就是先从历史达成共识(客卿价值)、然后进入现状的寻求共识、最后是未来预测(政策后果)的共识。撸了一圈之后,有效让秦王形成共识:要撤销政策。

各位想象如果你是秦王,看到这篇文章,头脑中会如何反应呢?

我的感觉是,看着一方面觉得很有才华,一方面一边读一边觉得「哎呀,挺有道理呀」、「貌似问题很严重」。

这篇文章,不仅仅是说服了秦王改变决定,而且很大程度改变了中国历史。

从此李斯脱颖而出,在秦国政治舞台上上升,影响了秦统一的大事件,成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任丞相。

而《谏逐客书》,也成为千古名篇。

这里顺便提一下,文章第一句「臣闻吏议逐客,窃以为过矣。」这里面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智慧。越是复杂的组织项目,这种政治智慧对销售成功就往往越重要。

各位读者,你能看出来,它背后的政治智慧是什么吗?

私情与公事

前面「触龙说赵太后」和「谏逐客书」,都是销售式对话的经典。

然而两者切入点,差异巨大。

本来送长安君入质齐国,是国事。但在这个问题上赵太后和大臣谈崩,于是触龙的切入点,是私情,是父母之爱子女,是私下谈话的形式。

而李斯的谏书,则是堂堂正正的书面公文,直接围绕国家利益展开对话。

很多管理者有种误区,觉得只能私下拉人情、靠私人关系,否则没法做好领导。

很多时候其实不是「没有私下关系人情,就没法做领导」,而是没那个能力搞定公事,直接在办公室、会议室里直陈组织利益。

这件事情,李斯也是放逐对象。我们看他的格局很高,他没有单纯思考如何让自己避免放逐,而是直接陈书最高层,改变了整个政策走向。

作为领导者,越往高阶发展,这种大格局越重要。

卓越服务原则概述

克劳德·霍普金斯,现代广告业的奠基人之一,说:

所有好的销售术,无论是写在书本上的还是个人经验,都是建立在某种吸引人的服务上的。

大多数企业的销售流程,都难以打动客户,甚至被客户强烈抗拒,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展示自己、推销自己,却没有什么高质量的服务。

让客户倒追的成交过程,是对客户提供的具备高度吸引力、高价值的服务。

300人中的脱颖而出

2010年。

我发了一则招聘广告,寻找一位语言校对与编辑。

在两天里,我收到了大概300来份申请。

作为招聘者,在无数简历里大海捞针,真是头疼的事情。我只看了20多份。

其中有一封,强烈的吸引住了我。在阅读完求职信之后(甚至还没有看简历),我已经做了决定:就是他。

故事还没有完结。后来,我付给了他超过原有预算数倍的价格,让他帮我做另外的项目。

作为一个喜欢琢磨营销的人,在看完求职信的时候,我就惊叹:哇,一流的销售广告。幸亏我看到了。

要知道,这300多份申请,我不可能去看完的。最多看40来份,然后从中筛选。

但是当我重新思考他的求职策略时,我意识到:他的处理方式,会有超过90%的可能性,从300来份简历中脱颖而出,让我看到申请。

干的太漂亮了,致敬!

他是怎么做到的?

他如何确保自己的简历被看到

我发布这个职位,是在一家外包招聘网站上。为了方便雇主找到合适的候选人,你可以选择各种条件,对候选人进行筛选和排序。

当我发现有300来条申请的时候,我做了一个操作:按照价格进行排序,由低到高。

我的想法是:先找到出价低的候选人中,有没有适合的。实在不行,再找高价的。

这有点类似于淘宝,搜到一堆商家后,你很可能会按照价格排序。

而这位候选人,尽管实力很强,他报了一个很低的价格。通过这种方式,确保自己的申请被我看到。

这样,他完成了第一个关键步骤,也是整个求职环节,通常淘汰率最高的步骤。

但是这样有两个问题:

  • 开价低,会导致自己吃亏。除了这个项目,后续项目提价困难。
  • 开价低,会给雇主一个廉价的印象。而雇主很多时候,并不是会找最便宜、最廉价的。

在后续的求职信中,他的应对完美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。

但是在此之前,他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。

如何吸引雇主阅读求职申请

作为招聘者,即使我看到了申请的标题,也不一定会读内容。

除非标题能够吸引我的兴趣。否则,滚动鼠标往下继续看。

这就像上淘宝,你搜出一大堆卖电饭煲的。并不会一个个点进去观看,而只会选择几个,标题诱人的。

这完全是瞬间的反应,所以你的标题,需要第一时间抓住客户的眼球。

他的标题是这样的(原文英文,进行了翻译):

3年校对/编辑经验(英文母语流利,类似工作样例见附件)

这个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。

为什么呢?

我写的招聘广告,是这样的:

标题:寻求校对/编辑(需要英文母语者)

我在寻找一位英文母语者,帮助校对和编辑内容。

这是一份短期工作。成功完成此任务,将会获得长期合作机会。

你的任务,是校对和编辑900字的文章,我是文章的作者(非英文母语)。你需要寻找并修正语法、词汇、结构等错误。

期限:在工作正式开始两天内,你需要提交修正后的文档。
工具:请使用Word的”修正跟踪”功能,进行修改。

对候选人的要求:必须是英文母语。擅长校对/编辑工作,具备相关经验。

在申请工作时,请提交您相关类似工作的样例。

观察一下我的招聘广告标题,与他的求职申请标题,你会发现高度的相似性:

  • 招聘广告标题:校对/编辑(需要英文母语者)
  • 求职申请标题:3年校对/编辑经验(英文母语流利,工作样例见附件)

这叫关键词回应。

在简历筛选时,对于目标职位,招聘者大脑里,通常有一些需求的关键词。当看到关键词时,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反应。

一个招聘者快速砍人的小技巧

在招聘广告的最后,我加入了一句话:

在申请工作时,请提交您相关类似工作的样例。

一方面,他们提交的工作样例,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做出判断。但候选人是否遵循这句话本身,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筛选机制。

如果对方没有提交样例,这说明,他是如下3种情况之一:

  • 没有看到,不够细心。这很可能意味着,对于工作的马虎态度;
  • 看到了,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成果,没有提交;
  • 看到了,他们也有相关的东西,但就是没有提交。这说明对方缺乏职业化的工作态度,或者简单的就是不在乎这份工作。那么为什么我要在乎他们呢?

无论如何,我都可以把这批人给直接忽略掉。从而避免时间的浪费。

当然,这里也许存在误伤。但是,招聘者要解决的问题,并不是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人选,而是用尽量低的成本,找到足够多的合格候选人。

回到上述的求职申请,对方在标题中,注明「类似工作样例见附件」。

当我扫到标题的时候,顿时感觉「他真是仔细阅读了招聘说明,并且很了解我的需求」。

这说明对方是真正重视这件事情,而且理解我的需求的。

求职信的第一段:伏笔

求职信的第一段,只有一句话:

John,我是Frank。通过搜寻5星级雇主,我发现了你的招聘广告。

说明:(我发出招聘广告的网站,有类似于淘宝的打分机制。每次外包招聘任务完成后,双方会给予互评。5星是最高级。)

这段话很简单,但是却埋下一个重要的伏笔。他告诉我,是如何找到我的。而这种方式,说明他在寻找工作机会时,是有所选择而不是海投。

雇主不喜欢海投的求职者。这说明求职者自己,都还没搞清楚自己要想什么,自己的特长在哪里,也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满足雇主的需求。这些都是低质量候选人的典型特征。

所以当感觉到,申请者只是正好看到职位,顺便投递时,通常我都会直接删除。

价值展示

在第二段,他快速的总结了,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关键匹配:

尽管这是我第一次在AAA(招聘网站)上寻求工作机会。但此前,我工作在BBB杂志,有3年的校验/编辑经验,曾经获得CCC最佳编辑奖。我大学时学习英文文学专业,熟悉美国英语、英式英语以及其他5种英语方言,可以根据您的目标区域,进行针对性的校对/编辑。在附件中,您可以看到我的工作样例。

简单明了的价值阐述。而且,他的第一句话,还打消了我的一个顾虑:他此前没有雇主评分(就像淘宝买东西,我通常只是选择5星级的候选人)。

看了之后我觉得对方应该很适合,但是疑惑上来了:为什么他要投那么低的价钱呢?低价往往意味着低质量。

价格说明与高价值展示

好像知道了我会问这个问题,他在第三、四段中,给出了回答:

我刚刚了解并注册了AAA(招聘网站),希望找到高质量的雇主,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通过搜索5星级雇主的招聘广告,阅读档案,我发现以往的工作者,都给了您很高的评价。因此我希望尝试与您的合作。

通常我的报价,在60美元/小时以上。但是由于缺乏历史记录,这次我会给您6美元/小时的价格,以让您可以低风险的体验到我的工作质量。

这段话,是非常出色的销售沟通。

第一点:如果没有这段价格说明,他的报价会让自己看上去很廉价,也让经历感觉不真实。看了这段,我马上有了捡便宜的感觉。

这种感觉是促使客户买单的重要因素。乔布斯说:「客户不喜欢廉价的东西,他们喜欢超值的东西。」

第二点:他谈到「希望找到高质量的雇主,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」。在我的招聘广告中,明确的写出「这是一份短期工作。成功完成此任务,将会获得长期合作机会」。这又是一个匹配这项工作的地方。

第三点:他告诉我「通过搜索5星级雇主的招聘广告,阅读档案,我发现以往的工作者,都给了您很高的评价。因此我希望尝试与您的合作」。这让我知道,他对于这份工作,进行了充分的调研。这除了说明他本身很职业,而且也说明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大幅度降低了雇佣他的风险。

第四点:这段话的内容,从感觉上来说,意味着他在筛选客户。这是一个高价值候选人的特征。

销售是一种心理战。大多数销售者,被动的处于被挑选的地位,这会让你变得比较廉价。一流的销售者,需要让客户感觉到,自己也在被筛选。这种心理上的感觉,会影响到招聘中各方面。

第五点:他给我设置了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(60美元/小时)。这样为将来争取到更高收入,打下伏笔。当然,前提是第一份工作做得很出色…他的确做到了,超出我的期望。

求职信概览

现在,让我们看看这封求职信的全貌。

John,我是Frank。通过搜寻5星级雇主,我发现了你的招聘广告。

尽管这是我第一次在AAA(招聘网站)上寻求工作机会。但此前,我工作在BBB杂志,有3年的校验/编辑经验,曾经获得CCC最佳编辑奖。我大学时学习英文文学专业,熟悉美国英语、英式英语以及其他5种英语方言,可以根据您的目标区域,进行针对性的校对/编辑。在附件中,您可以看到我的工作样例。

我刚刚了解并注册了AAA(招聘网站),希望找到高质量的雇主,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通过搜索5星级雇主,我看到了您的招聘广告,并且发现以往的工作者,都给了您很高的评价。因此希望尝试与您的合作。

通常我的报价,在60美元/小时以上。但是由于缺乏历史记录,这次我会给您6美元/小时价格,以让您可以低风险的体验到我的工作质量。

期待您的回复。如有任何问题,请随时与我联系。

在这封短短的求职信中,作者简洁有力的回答了如下的问题:

  • 为什么他适合这份工作?
  • 为什么他要选择这份工作?
  • 为什么价格很划算?

作为招聘者,在一大堆不知所云的求职申请中,发现高质量的候选人,是一个头疼的事情。有人在30秒内,就让你觉得自己搞定了。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。

回到我们的「卓越服务原则」。这位求职者,他围绕招聘需求,提供了一个卓越的「帮助招聘者找到合适人选(就是他自己啦)」的一流服务,因此也就脱颖而出。

所以啊,当销售不顺利的时候,你可能需要检讨的,是自己服务做到位了吗。

你是在推销,还是在服务

我以前收到过这样的一封信:

主题:应聘市场助理

您好

我是AAA,刚刚获得了DDD大学硕士学位。但是我的工作会直到10月开始。我希望找一份兼职工作,以支付房租,并且在正式工作之前,学到一些东西。

附件是我的简历,期待您的回复。谢谢。

在这封邮件中,求职者表达了她的兴趣所在:付房租,学到一些东西。

问题是,她销售给我的这些,并不是我想要的呀。

销售的鱼饵法则

在钓鱼的时候,我们要准备鱼饵。

那么鱼饵应该是你想要吃的呢,还是鱼想要吃的呢?

如果是前者,那么就应该是瓜子饼干之类;如果是后者,就大概是蚯蚓饲料啥的。

有销售问我说,约客户老约不出来怎么办。

我问他怎么约的。

他的邀约大意是「下周能不能一起吃个饭」。

我问他:「一起吃饭这事情,到底是你想要的,还是你的客户想要的?」

他想了想说:「是我想要的」。

好了,你钓鱼用瓜子饼干,怎么可能钓到鱼呢?

持续成交原则概述

持续成交原则:

在复杂的销售沟通中,认同的完全建立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有循序渐进的流程,持续的与对方形成与强化共识、检查进度,走向最终销售的达成。

持续成交原则,是过程质量原则,在销售式对话中的应用。

我们做事情,要确保高质量的产出。

那么如何保障结果的质量呢?

通常情况下,我们并不是事后去检验结果,这已经太晚了。

一个基本的原则是,设计一个高质量的过程,并且高质量的按照这个过程执行。只要做到了前面两点,那么通常结果质量就自然有了保障。

工厂流水线,就是基于这个原则。如果流水线设计合理,只要从原材料进来,一步一步的按照质量完成工序,就可以大概率产生良品。

然而,这个原则并不仅仅是适用于实体工厂,对于销售,也是如此。

揭秘销售流程:40%成交率

在我的经历中,营销/销售演讲做到一流的,有两种典型的范例:

第一类是业界大佬,如乔布斯。

第二类是直销公司,演讲者没有大佬的名气,但是听上去真实可信,而且有着鼓舞人心的煽动力。

与之相比,大多数500强公司的讲座营销,常常干瘪瘪的乏善可陈。

尽管直销业在中国,和老鼠会常常联系在一起。但是,这个行业在销售方面,真是有那么一套。因此我花了一些时间,去了解直销业的销售模式。

让我大开眼界的,是一位美国直销业者的分享。隐去姓名和公司名称,我用Jack和ABC公司代称。

ABC公司主打销售的,是高价的家具类产品。这家直销公司,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。

这家公司主要采用1对1的上门销售(经预约)。他们的销售人员,上门销售的成交率,在20%-40%之间。

需要说明的是:他们销售的产品,与竞争对手相比,处于高价位。销售需要在第一次1对1拜访中完成。

顶级销售的秘诀:不销售

Jack的同事Peter,是公司的顶级销售人员。成交率在40%以上。与大多数人的感觉不同,他是非常和蔼的一个人,看不出有多少积极进取、攻击性等传统「销售人员的优良品质」。

他有一句话:「我不销售给客户。是客户从我这里购买。」

按步骤销售

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,工作任务是上门拜访预约客户,进行销售演示,拿到订单(通常在一次拜访中完成)。说明:销售经理会确认这些预约,然后分配工作任务。

能够持续的取得20%-40%的初次拜访成交率,秘密武器,是他们的销售过程。这个销售过程,是他们30年经验的积累。

他们把一次上门拜访的销售演示,分为了1步1步的过程。

每一个步骤,服务于两个目的:

  • 把演示推向下一步;
  • 把客户推向靠近成交的心理方向。

例如,第一步,是销售热身,主要是让销售人员从精神和身体上,进入销售状态(销售人员也是人,很多时候,他们更喜欢呆在家里睡觉玩游戏,而不是去和陌生人讲话)

第二步,则是破冰。通过与客户的沟通,让他们放松。

在第三步,销售人员通过一个简单的评估,检查客户是否满足促销资格(如果客户购买,这能帮客户省下一大笔钱)。

注意这一步,销售并没有要求客户购买,只是简要介绍促销,进行资格确认。

在第四步,销售会请客户完成一个简单的问卷,关于需求和优先级。

在第五步,销售会介绍ABC公司。

在第六步,销售会介绍产品(产品演示部分)。

顺便说明一下,他们的销售过程,一共有15步。

除了前2步外,其他步骤都遵循一个逻辑上的顺序,以帮助客户。同时,每个步骤的设计,都有明确的产出,以有益于销售人员,推动购买。

例如,第三步,促销活动资格确认,在做评估和介绍时,会让夫妇双方都加入沟通。因为ABC希望,在做销售演讲时,双方同时在场。

这样的大宗消费,几乎都是一个共同的决定。如果你一开始忽略了一方,最终对方可能成为强大的阻碍因素。

这一步还有一个目的:让夫妇双方都对促销活动产生兴趣(可能的一大笔钱的节省)。而节省的金额,与评估表中,两者的输入有关。这样,让目标客户积极参与到销售过程中,而不是被动的听。

同时,在设计沟通话术时,采取了一些措施,让促销听上去更可信。

而第四步,需求和优先级问卷,则用于识别潜在客户的关键需求。

一旦了解了客户当前的问题,以及在选择新的产品时,他们看重什么因素。销售人员就可以在以后的产品演讲及其他环节中,有针对性的沟通。

这一步也消除了客户的常见反感:销售人员都不问他们需要什么,就开始卖产品。

第五步,公司介绍,会告诉客户市场上的常见厂家,并强调ABC公司的独特之处。

这一步期望的产出,是让客户觉得,尽管看上去市场上有很多选项,真正的选择只有一个。

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的设计,引导客户逐渐靠近终点:从理性和感性的双方面,相信购买ABC的产品是最好的选择。当销售人员遵循这样的步骤时,通常在初次拜访客户的成交率,在20%-40%。

而当销售没有遵循上述步骤时(可能是因为懒惰,或者觉得自己的方法更好),成交率会掉到20%以下。因为每一步,都在引导客户达成销售的过程中,完成了特定的工作。即使你忽略一个步骤,也会降低成交率。

一般的销售人员,觉得销售演示就是「一件事情」;而对于ABC公司而言,它们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,一层层的打开成交大门。

理解每一步中的客户心理

当我了解到ABC公司的销售过程时,感觉大开眼界。尽管在此之前,我对于流程式的销售方法,并不陌生。因为我曾经就职的微软公司,本身就是采用的流程化的销售管理。

不同的是,微软这样的公司,面对企业客户,销售周期长项目大,它的整体模型,对应着企业的采购流程,没有深入到具体个人的心理因素。

而ABC公司的销售模式,需要在1次上门拜访中,完成大部分的销售工作。因此他们的步骤拆的更细,每一步对应的是客户的内在心理状态。因此它的销售过程,就是出色的攻心术解析。

在设计15步流程时,ABC公司理解,当陌生销售拜访时,客户的最初心态,应该是有些警惕、不安。毕竟,有推销的上门了。

因此在开始演示之前,销售人员首先需要帮助客户从警惕、不安的心态中,解脱出来。

这是第二步:破冰设置的目的。

在客户心情放松之后,销售会介绍接下来的计划。因为通常这会比客户预期的时间更长,因此需要设置他们的预期:

AAA太太

接下来,我会简单的向您介绍我们公司,以及产品。市场上有不少这类的产品,但我们的产品有3个关键的差异。所以我会演示给您看,以确认它们是否符合您的需求。这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的时间。

如果您对产品满意,希望进入到价格环节,我会根据您的配置,计算价格以及优惠方案。

您觉得这样可以吗?

一旦客户同意了,他们通常愿意听你讲下去。如果跳过这一个确认,很可能中途客户就耐烦,心想「你丫到底还要讲多久」。

接下来,销售会在产品演示中,激发客户的欲望。

在销售过程中,还需要在客户心理中激发的另外一种状态,是紧迫感。人们总是习惯于拖延行动。

在ABC的销售中,紧迫感通常通过两方面创造。

第一:在销售演示中,讨论为什么「很快需要」而不是「将来需要」。感谢第4步的客户需求问卷,销售已经知道,客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。否则,你的讨论只是无的放矢。

第二:促销方案:在销售上门时,带有时效性很强的促销方案。在第3步,客户已经知道了促销方案的存在。但是细节,只有在客户已经满意了产品之后,才会展开。否则不仅仅浪费时间,而且容易扼杀订单。

要点是,在设计销售流程时,每一步的顺序,是考虑了客户的心理状态,从一开始的不安,到最终迫切的希望成交,需要达成的转变。

只有当客户比较放松,同意销售提议的议程之后,才能开始公司和产品介绍;只有已经激发了客户的渴望时,才能关注于创造紧迫感。

销售人员犯的最多的错误,大概就是在客户不想要的时候,已经开始卖。

关门:提前消除客户拒绝因素

客户总是有各种理由,会拒绝购买:无论他们是否告诉你。例如选择竞争对手,不那么需要你的产品,觉得价格不合理,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费用,可以将来再说……

这些理由就像一个个的门,客户可能从任何一个门中,逃离出去。

ABC公司的15步销售流程,一个主要的目的,就是逐步关上一扇扇的门。一直到最后,客户感觉省下的合理选择,就是购买产品,而且是立即购买。(显然他们还是可能说不,但是主要的大门,应该已经关上了。)

如果你让门开着,客户常常会从那里溜走。

为了关门,首先你需要了解,都有哪些「门」。在ABC公司所在的美国家具市场,最大的门,就是客户想看看「其他公司的选项」。

如果在销售拜访结束时,这扇门依然开着。客户会感谢你,但是却拒绝下订单。因为他们还要「看看其他的」。

在销售词汇中,我们把这称为「异议」。诚然,作为销售人员,你需要在客户提出异议时,进行处理。但是,关门的要点在于,在销售过程中,提前消除客户的潜在异议。

在ABC的销售演讲中,会比较市场上的典型产品,与ABC的差异,展示ABC的独特销售卖点。在这部分展示结束时,销售会问客户:「我们先抛开价格问题。这是你们希望装在家里的家具吗?」

如果对方的回答是「是」,那么他们基本上,同意自己想要ABC的产品(不考虑价格因素)。现在,价格常常会成为客户拒绝的主要理由。尤其是「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。」

因此,在产品演示之后,接下来的一步,就是分期付款介绍。例如1年、2年的分期付款方案。这样,更有可能在他们的预算范围之内。

同时,如果在这一步,发现即使在分期付款之后,也超出客户的接受能力,通常接下来,销售会介绍一个低额的选项。而不是纠结在原有的主打产品上。

要点在于,在这个过程中,销售人员关上了越来越多的门:其他公司的选择、价格承受能力,等等。这样到最终,客户缺乏好的理由说「不」,而有足够多的理由说「是」。

这不意味着每个客户,最后都会买单。但是,成交率的高低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门的质量。

关门问题

「关门」针对的,是客户的心理状态。

那么如何确认,到底你的关门成功与否?常见的一种方式,是使用关门问题。

例如,在产品演示后,销售会问:「先不考虑价格因素,这是您们希望安装在家里的产品吗?」如果对方回答「是」,你可以确认,他们对于产品的好感。

在销售中,有一句名言:「Always be closing」。色狼式销售认为这是说持续的推销逼单,其实真正重要的是持续的「关门」。

ABC公司的流程中,关门问题,贯穿于销售的全过程。

例如,在介绍了产品的安全特性之后,会问:「这种水准的安全性,是您希望具备的吗?」而在介绍了他们独特的售后保障之后,会问:「这些售后保障,是您想要的吗?」

通过询问关门问题,一方面销售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客户的异议,进行处理;另外,让客户在心理上逐步确认自己的需求。注意:销售的演示,重点是ABC公司的独特之处,当客户确认他们想要这些之后,其实基本上,也就排除了竞争对手。

这就像「温水煮青蛙」,通过不时的让客户认同小的看法,在心理状态上逐渐走向成交,最终达成水到渠成的销售。

糟糕的销售,常常是把青蛙直接丢到沸水里,而你的客户,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,自然砰的跳出来了。

价格暗示

在英文中叫做「Price conditioning」,我把它翻译为价格暗示。

简单的说,价格暗示的概念,就是教育你的潜在客户,期望和预期你的产品在一个高的价格点上。因此,一旦你的产品价格低于客户的预期,销售会相对容易。

奢侈品行业,算是玩这一手的专家。

在乔布斯的带领上,苹果的风头,甚至比传统奢侈品更猛。在上海的第一家零售店,开在陆家嘴黄金地段:国际金融中心。占据了大门外的黄金位置。全透明的建筑风格。你一眼看上去,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苹果,也会感觉「东西摆在这里卖肯定贵」。

几千块的苹果产品,跟这个腔调一比,简直像是占了大便宜。

直销业是另外一大行家。当然他们没有像奢侈品公司一样砸环境,而是通过沟通技巧,让你产生「贵」的期望。安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
价格暗示,通常并不是1句话的事情,而是贯穿于销售过程中。

回到ABC公司的实践。

为什么价格暗示如此重要?首先,客户通常并不清楚,到底一个产品应该值多少钱。你需要让它们从心理上,产生更为具体的认知。而且,ABC公司的产品,在行业处于高价位。因此,他们需要利用和强化客户的心理:高价格代表高质量,廉价意味着低质。

在销售过程中,会提醒客户一个事实:「廉价常常等于劣质」。

「有多少次,您买了一个廉价的产品。然后发现它不能满足需求,或者干脆坏掉了?最后我们不得不换一个更好的产品。结果我们买了两次单,有过这样的经历吗?」

偶尔在沟通中,销售会说:「这不是廉价货,它是高端产品。」会谈到那些公司,安装便宜的产品,2年后倒闭了,留给客户一个劣质的产品,客户不得不自己进行维修,甚至扔掉(在家具行业,这是常常发生的现象。而ABC公司已经有30年的历史,生产优质的产品)。

销售会谈到生产产品中,使用的优质原料。甚至特定部分的价格:

「我们选择的,是50美元/米的材料;一般市场上使用的,是20美元左右。但我们不想两年后,就来进行维修。」

作为演讲的一部分,销售将会展示一个调查的摘要(来源于一份报纸),显示像ABC公司进行的这类家具安装,平均花费在14000美元左右。

这些行为,有两方面的作用。

第一:提升了客户对于价格的预期。可能本来客户认为,10000美元就能搞定所有的事情。但是,来自媒体(而不是ABC公司)的调查显示,平均花费在14000左右,客户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估价。

第二:由于ABC的定位,是「高质高价」。销售使用的语言,强化了客户心目中的「高质高价」感觉。

当谈到「1米50美元」时,客户可能会想:「如果这个材料就是50美元/米,那么它的总成本,会有多贵?」

事实上,ABC公司开发了一个聪明的价格暗示工具,来销售他们的门。他们从一个第三方的商品目录,摘录了各种原材料的价格,汇总到一起。向客户展示,如果按照市场价格采购原料,从头安装一个高质量而且安全的门,需要花多少原料成本。

对于一个门的成本是多少,客户常常有自己的估计。而这个汇总表,则向客户显示,如果是单纯采购原料,将会花费比他们预期多得多的价钱:而且没有安装和门本身的质量保证。

这样,当最终销售人员给出报价时,客户不会「大吃一惊」,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预期。

同时,通过向客户展示,一个第三方的商品目录上的材料价格,合理化了ABC公司的高价格。客户不再觉得,价格高的毫无依据。

另外,你可能觉得,强调「高价格高质量」是不是会降低成交率。毕竟,这是针对普通家庭。这里有一个理由:销售上门会有促销计划,帮助客户省掉一笔钱。而你在客户心目中「高质高价」的印象越强烈,这个促销就会越有力,从而推动客户立刻下单。

客户喜欢占便宜,而不是廉价货。

创造紧迫感

客户拖延是销售的噩梦。

在ABC公司,当与客户预约上门拜访时,客户会被告知:销售人员会带着两个价格方案。一个是正常价格,一个是促销价格。加入促销方案会帮他们省掉一大笔钱,条件是:他们需要同意使用它们的房屋,帮助ABC宣传推广。具体的细节,销售人员会与他们面谈。

这个促销方案,设计的主要目的,就是创造紧迫感,让客户当天下单。

作为销售代表,在拜访客户之前,并不明确客户需求的紧急度。可能客户希望立即行动,可能是他们正在考虑的,没有明确时间表的事宜。

创造紧迫感是销售代表的职责。他们会通过几种方式,来促成目标。但是首要的手段,就是促销方案的应用。

ABC公司使用的主要促销方案,是让客户成为「样版客户」。客户需要允许ABC公司,对家具安装前后的状况拍照,在房产中放上一块广告牌(美国人大都是有独立的住宅和庭院),以获得一笔大额的补贴(说明:他们不称之为「折扣」,而是叫做「补贴」)。

样版客户数量有效,这给了喜欢产品而有拖延心理的客户,强大的购买理由。但是,如果销售没有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,促销就缺乏效果。这也是在15步流程中,前面的需求调查、产品演示等的作用。

销售常见的错误,就是在客户还不想要产品的时候,已经开始「给折扣」。

在结束产品介绍后,有一个步骤,销售会更详细的介绍促销活动,并且展示给客户促销条款。

这个促销条款,是除了产品本身之外,最为重要的成交工具。因为它基本上把客户的选择,限定在了「买」或者「不买」,排除了「考虑一下」这个让销售最头疼的选项。

条款列出了样版客户的一些选项,例如允许拍照、允许放置广告牌。如果客户选择越多,那么得到的补贴也就越大。

还有,如果客户越早加入,补贴越多(这一条给了客户更强的动机,尽快行动)。

在条款中,有类似如下的文字:

在结束拜访时,无论客户签字与否,销售代表必须收回针对样版客户的报价单(含补贴)。这一点必须清楚的解释给客户,以免造成任何误导。

如果客户对此有异议,销售可以解释说,补贴来自于营销费用,数额有限。因此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。

在衡量了客户房屋(以确定家具尺寸)后,计算价格之前,销售会说类似如下的话:

这个促销方案,最重要的就是速度。因为如果你们越早安装,越早成为样板客户,对于这个地区的营销影响就越大,你们也能省下更多的钱。让我们先抛开价格因素,有任何其他原因,导致你们在接下来的6-8周内,无法安装的吗?

这个问题很关键。

如果客户没有其他原因。那么可以假设,除了价格之外,客户在心理上,已经可以接受在今天下订单,在接下来6-8周内安装。这样销售接下来,可以用促销方案作为工具,来关上「价格」的门。

而如果客户有其他原因,销售可以先解决这方面的顾虑。否则价格和促销缺乏意义。

在讨论促销时,有3个重要的原则;

1)永远不要无条件给予

如果你给了客户什么,你一定要得到一些回报。

例如在这个促销方案中,客户要得到价格的优惠,就需要成为样本客户:6-8周内安装;在房屋周围树1个广告牌,4-8周等。同时,他们需要今天下单。

如果客户觉得你轻易就会给,他们会要的更多。免费的午餐谁不喜欢。但并不代表他们真正重视。

而「无条件给予」,是好人特别爱做的事情。

2)价格和促销的理由要真实可信

不少销售喜欢讲这样的话:”我们的价格是10000元。你如果从我这里买,我会给你8000元的优惠价。

这给客户的感觉是:你的第一价格根本就不真实。然后他们会接着想:「恩,这个8000块还有多少水分呢?」

而在ABC的销售流程中,前面用了具体的沟通,来提升客户的认知。例如产品原料价格的展示。从而让客户认可原价的可信度。

而在促销环节,使用「作为样本客户,获得营销补贴」这样一个容易接受的概念。

3)「害怕失去」常常是比「想要得到」更强大的动机

心理学家调查显示,人们在得失方面的心理感觉,是不一致的。大概有1:3的关系。

简单的比喻:你要得到300元,才能冲抵失去100元的不适。

在ABC的销售过程中,首先会给客户样本客户的报价单,上面有他们能得到的补贴。而如果客户当天拒绝成交,这份报价单会被销售收回。
这其实给了客户一种「失去」的心理感觉。

全流程的质量控制

前面案例中的销售流程,其实是一条无形的生产流水线。

在生产流水线中,当工作任务被拆成一个一个环节,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产出的时候,质量就可以在最近的生产环节得到检验控制。

这就像如果在工厂,原材料检验就有问题,那么可能后续流程就不应该继续了,因为再做下去也是浪费资源。

例如在销售流程中,如果某个步骤,客户的反馈有异议。比如在这个环节:

销售会问客户:「我们先抛开价格问题。这是你们希望装在家里的家具吗?」

如果客户说不是,或者犹豫。那么销售就不应该继续往下做促销之类的事情,否则客户都对产品有犹豫,下面往往也是白搭。

这时候应该跟客户交流,搞清楚他的想法,再决定是否进入下一步。

这样看上去,好像遵守销售流程比较死板,却是在质量上,可以即使的发现问题。

而且哪怕是失败了,也知道到底卡在什么环节上。回来可以分析总结改进,无论是从个人层面、还是组织层面。

这就像中学数学,解题,可以分步运算,也可以一步写出结果。

然而前者,如果你错了,通常知道自己错在哪一步,改起来容易。后者,往往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
回到销售场景,大多数销售人员,可能一口气噼里啪啦跟客户说了两个小时,中间并没有这种步骤化的、互动的质量检测机制。

往往他们赢得了单子,未必知道应在哪里;输掉了单子,也未必知道输在那里,很难提升。

而企业,如果没有这种高效的流程,也难以有效的在扩大人员规模的前提下保障销售质量。

大多数企业,跟这家公司比起来,流程就太粗糙、低效,难以保障质量。

过程与结果

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,来解释ABC公司的销售过程。

从销售的角度,希望它能打开你的眼界:销售不仅仅是一件粗糙的事情,而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。

从质量管理的角度,这涉及到基本的原则:过程质量原则。

大多数领导者、大多数企业,往往认为很多工作,诸如销售,是一种天赋,难以系统化提升。其实很多时候,还是因为体系能力欠缺,缺乏对过程的重视和设计能力。

需要提醒大家思考的,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。高质量的过程,才能持续的获得高质量的结果。

你们是在正确的象限吗?

3次成交原则概述

要实现高速、高吸引力的成交,你需要了解,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成交。

而且,如果你想快速搞定,那么就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,实现3个层次的依次达成。

  1. 心理成交
  2. 方案成交
  3. 手续成交

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1)心理成交

所谓心理成交,核心是两个方面:

  • 事的方面(对方有强烈的渴望,想要推进事情,采取行动)
  • 人的方面(对方想要选择你作为成事的伙伴,你就是对方的首选)

这就像结婚,如果你遇到了心仪的人,首先要做的,是实现「心理成交」:

  • 他/她强烈的想要结婚(对事的渴望)
  • 他/她强烈的想要跟你结婚(对人的渴望)

好啦,如果你做到了这两点,对方主动的会往下推进,那么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大半。

2)方案成交

方案成交,就是就实际的成交方案达成共识。例如成功的远景、购买的产品和服务、实施方案、价格和支付条款。

3)手续成交

跟成交相关的手续实际完成,例如定金的支付、合同的签订等。

拉锯失控的销售:「心理成交」功课不及格

在反复拉锯的销售流程中,一个普遍的根源在于,心理成交的功课没做,或者没做好。于是出现了下面两个问题:

  • 对事的渴望不足:客户对推动事情解决问题缺乏兴趣
  • 对人的渴望不足:客户对你(包括你这个人、你们公司、你们产品和服务)缺乏兴趣

既然客户缺乏渴望,那通往「方案成交」之路就挺难了。比如客户根本不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去了解、不愿意在公司内部力挺你、不愿意调动更多的资源,那很多时候连达成一个售前方案所需要的条件都不具备,更别说客户愿意花钱花精力去做成交后的事情。

这就像如果妹子对你缺乏兴趣,你还跟她谈我们结婚后要几个小孩、婚后怎么分工啊、婚宴摆几桌酒水请啥亲戚(推动方案成交),这事就挺难的对吧,可能对方连听的兴趣都没有。

然后你看妹子热度不够啊,不行我要表达我的诚意,把事情赶快给搞定了。于是你买了个订婚钻戒,扑通一下跪下来求婚(推动手续成交)。

这事就尴尬了对吧?

其实归根到底,「心理成交」就没做好,没基础。

如果妹子觉得哎呀这个男人好棒跟他在一起真好,不行我要赶快结婚免得夜长梦多。嗯,最好今天就把事给办了。

那成交不就简单了吗。

所以,最重要的,不是你想着「我要跟她结婚」,而是客户要想着「赶紧的,今天就要进洞房,这样下个月就可以抱娃了」。

既然要进洞房,那结婚证咱先得领了吗?

好哒,没问题,现在就去民政局。

7步极速成交公式

传统的色狼、好人式销售,销售流程冗长拉锯。

高生产力的销售,需要追求一次成交,高速、简洁、可控的搞定销售。

如果你按照3次成交的顺序,往往是最高效的。

那么到底如何做到呢?

这就是7步成交公式的价值了。

它把成交过程,分为7个步骤:

  1. 激发兴趣
  2. 他人故事
  3. 交互咨询
  4. 远景确认
  5. 方案达成
  6. 成交提议
  7. 增值跟进

这一公式的目的,旨在激发客户的内心动力,引导客户主动的推动成交过程。

按照这个公式,在销售沟通中循序渐进的高质量完成每个步骤,你就能大概率的在一次拜访中,带给客户强烈的认知革新和情感体验,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成交首选,一次搞定。

这7步公式的设计逻辑,遵循「心理成交->方案成交->手续成交」的流程:

  • 1-3步:聚焦心理成交
  • 4-6步:聚焦方案成交

至于手续成交,要是做到前两者,整体来说是简单的事情,也就没必要在公式中专门讨论了。

关于具体的7步成交流程的介绍和案例分享,请参考我的电子书《销售4.0:让客户倒追你》。

销售式对话总结

销售思想,可以分为4代版本:

体系版本 思维特征 流程模式
销售1.0:色狼思维 过度自我、强力推销 硬拜访->产品介绍->逼单
销售2.0:好人思维 服从规则、满足要求 询问揣摩要求->满足要求
销售3.0:医生思维 解决问题、治病救人 诊断问题->设计方案->执行方案
销售4.0:倒追思维 高价值、高诱惑 心理成交->方案成交->手续成交

要实现高水平的销售式对话,你需要以4.0版本的倒追思维,作为指导思想。

在具体实践中,要把握如下原则:

  • 双线吸引原则
  • 掌控规则原则
  • 寻求共识原则
  • 卓越服务原则
  • 持续成交原则
  • 3次成交原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