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修炼2:心态建设

3个层面的心态建设

心态建设的目的,旨在形成和保持高度正面的心态。

要做到这一点,有3个层面的任务:

  • 正面心态的言行建设
  • 正面心态的内核建设
  • 正面心态的环境建设

正面心态的言行建设

心态建设,从表层入手,那就是要抓言行建设。

这里的抓手,是对负面言行的正面化。通过觉察负面言行,并将其正面化,一方面从具体言行开始改变,同时也拉动内核层面的微变化。

例如前面的案例:

  • 这个案例很难,我们需要专业的人来处理 => 所以我们招了你呀
  • 顾客禁止入内 => 员工专用
  • 反盗版 => 正版化

用马云996福报言论中这句话作为例子:

我【没有】【后悔】12x12,我从【没有】改变过自己这一点

如果我们正面化,转化其中消极负面的因素,变成积极的因素:

  • 没有后悔 => 始终相信
  • 没有改变 => 一直坚持

那么这句话可能就变成了:

我始终相信12x12,我一直坚持这一点。

从感受上看,也就不一样了。虽然他的福报说法,整体还是问题很大,但那是更高层面的正面化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在阿里员工吐槽HR伪造离职面谈记录事件中,马云发表的言论,可以说是负面心态的经典案例,各种密集的负面语言。

作为练习,你可以尝试把他那个小作文正面化。要是能翻一遍,你应该对「言行正面化」,有一个牢固的概念了。

正面心态的内核建设

心态建设最核心的部分,是一个人的心态内核。

心态内核有4个核心要素:价值感、安全感、主动性、责任感。

高度正面的心态,在内核层面落实为4高:高价值感、高安全感、高主动性、高责任感。

而高度负面的心态,正好相反:低价值感、低安全感、低主动性、低责任感。

负面心态:低价值感、低安全感

马云解释为什么觉得996是福报,有如下一段话:

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,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。你去想一下【没有工作】的人,你去想一下公司【明天可能要关门】的人,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【收入在哪里都还不知道】的人,你去想想你【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】的人……跟他们比,直到今天,我依然这么觉得,我很幸运,我【没有】【后悔】12x12,我从【没有】改变过自己这一点。

在这段话中,他对「我们这些人」的价值感,是很低的,把「我们」跟【没有工作】的人,公司【明天可能要关门】的人,下一个季度公司的【收入在哪里都还不知道】的人,【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】的人对标。

如果以这种层次作为对照,那么也就不会有什么安全感。

色狼心态与好人心态:低价值低安全的应激策略

前面谈到4个层次的领导者:

版本 名称 特征 典型代表
1.0 色狼型领导 过度自我、强力推销 马云、川普
2.0 好人型领导 服从规则、满足要求 雷军、俞敏洪
3.0 智慧型领导 理性洞察、爱智求真 比尔盖茨、任正非、Elon Musk
4.0 倒追型领导 感性洞察、直击人心 乔布斯、米尔顿艾瑞克森

1.0和2.0版本的领导者,心态内核趋向于负面,价值感与安全感低。

当一个人内心价值感与安全感低的时候,心理上会产生生存危机感。

注意这里的「生存危机」,是心理意义上的,而非真实的物质层面的生存。现实是,在今天的社会,原始意义上真的吃不饱饭那种「生存危机」,其实已经非常少了。

但心理层面的生存危机,确是普遍的存在。就像马云,从商业的成功、掌控的资源角度,已经远远超越绝大多数人,但他心理上依然表现出强烈的低安全、低价值感。

当人感受到高度低价值、低安全,会处于应激模式,情绪焦虑、关注短期目标、为生存优化。往往会产生两种应激策略,也就对应着两种心态模式:

  • 色狼心态=>强行控制策略(过度自我、强力控制)
  • 好人心态=>过度依赖策略(服从规则、满足要求)

色狼心态激进,通过想要实现对自己和他人的强行控制,来提高自我安全感、价值感。

例如马云和阿里系,不仅仅控制了一堆业务相关公司,而且还参股甚至控制了一系列媒体。关于阿里的负面言论,在一段时间里,往往很难传播出来。

好人心态保守,通过想要实现对他人的过度依赖,从他人的认同中获得安全感、价值感。因此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服从、响应。

也就是说,其实色狼和好人,是一体两面,都源于一个人的低价值感、低安全感。是负面心态的两种表现形式。

但这种两种应激反应,并不能根除低安全感、低价值感问题,反而容易强化这个问题。

因为要根除安全感价值感问题,还是要立足于内心,反求诸己。

而色狼与好人,其实都是聚焦于外部资源和环境,尝试通过提高对外界的控制性/依赖性来解决问题。

强力控制和过度依赖,是一体两面。

当色狼心态想要强行控制的时候,往往本身就是依赖性的体现,而这种行为又容易强化依赖性。

比如家长,要娃死记硬背反复刷题,很多时候并非真正这样做是理性、能够产生学习效果的。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情绪压力,例如焦虑,需要控制小孩的行为,来解决自己的问题。

再比如马云,跟阿里员工灌输996,他是不是认为,996就一定有效果呢?

并非如此。

如果真的有这个自信,内心状态也就不会那么负面。

色狼心态下的强行控制,如果控制不了固然有很大问题,控制成功往往还有更大问题。因为既然是强行控制,你控制的事物越多,内部压制的反对能量也就越大,同时你面临的外部边界也就越宽,那么外部对抗力量也就越多。

这样一个人、一个组织,更容易缺乏安全感,路径依赖的话,可能就要继续强行控制下去,直到遇到自己力量无法控制的边界。

那时候,遭遇的反弹,可能就导致局势打乱甚至完全崩盘。

过去几年,看马云的几次公关危机,就是这样的感受。

一开始,在阿里员工吐槽离职访谈记录事件上,马云强力控制内部员工的反对声音。

然后在开除抢月饼员工事件上,又压制了内部同事的反对意见,以及技术从业者的观点。

接下来996事件,背景本来是因为各种加班内卷,无论阿里员工还是更广泛的从业者,已经有很大反感。马云老师又强行灌输996福报论。

其实这个福报论,能发表出来,就已经说明阿里内部的强行控制氛围非常浓厚了。

因为这首先是一个马云对阿里内部员工的讲话。

如果在一家员工有高安全感、高价值感的公司,马云这样的观点,肯定首先在内部就会触发反对意见,内部交流的结果,应该是大家会持审慎态度,不大可能直接发到阿里公众号上。

然而就是这样的内容,直接就发表了出来。

这意味着公司内部的自我调整、反馈体系,对马云而言,已经失效了。

越想控制就越缺乏安全感,而马云和阿里的资源足够多,所以控制到后来问题越来越大。

从这一点来看,很多人迷信,马云这样的大老板有权力有资源,人应该越牛逼。其实反过来看,当一个人拥有权力和资源的时候,要是心态负面走上了强行控制的道路,成长很容易停滞甚至变得更低能。

权力和资源是装备,氪金刷装备当然爽,但真的是人的能力吗?

反过来,好人心态在过度依赖的时候,往往也是潜意识的甚至很明显的控制。例如通过各种服从,希望得到多方的认同,解决自己的安全感、价值感问题。

就像一些母亲,看上去特别爱自己的娃,各种包办。哪怕小孩反感,她们也坚持认为,自己爱小孩为小孩好,抱怨小孩不理解。

然而你让她们真的脱离子女,她们突然间就没有了价值感、焦虑不安。这样的人往往很难觉察(或者更深层次的是拒绝承认),自己对子女的控制欲。

追求心态与吸引心态

无论是色狼心态和好人心态,在关系上,都表现为追求倾向,是追求心态的两种具体体现。

之所以有追求倾向,是自身缺乏安全感和价值感,因此相对更需要他人。

而吸引心态,则反过来,基于对自身的高价值感和高安全感,关注的是创造价值吸引他人,而非强力追求(无论是色狼式还是好人型)。

倒追型领导者,是建立在吸引心态之上,内心高度正面。

因此从追求心态到吸引心态的转变,意味着要实现从低价值感、低安全感的升级,进入高价值感、高安全感的道路。

要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摆脱生存模式下,在色狼+好人心态打转的困境,而是解决主动性和责任感的问题,走上高主动性、高责任感的自我成长道路。

成熟与责任
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》中,作者指出一个人的成熟,分为三个阶段:

Level 1:依赖

在依赖阶段,一个人的思维以「你」为核心:你照顾我,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。

小孩就是在典型的依赖阶段,没有完整的法律权利,要有监护人通常是父母来照顾。出了问题,法律上也更多是强调监护人的责任。

Level 2:独立

在独立阶段,一个人的核心思维是「我」:我对自己负责,我行使对自己的权力。

一个人什么时候会进入独立的阶段呢?以我的观察,很多很多人一生,从思想、情感上都没有走进这个阶段。

例如中国的父母,在催小孩结婚的时候经常用诸如「你都没结婚爸妈怎么开心得起来」之类的话。但这种语言本身就表明了他们的依赖性:一个人的快乐是自己的责任,而不应该是一定要别人做什么。

Level 3:互赖

但人的成长,还有第三阶段:互赖。

互赖的核心是「我们」:我们共享目标;我们一起合作;我们深入沟通;我们融合彼此的智慧与能力,实现1+1>2的效果。
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》中说:

  • 依赖期的人,靠别人来实现愿望
  • 独立期的人,靠自己来实现愿望
  • 互赖期的人,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

需要说明的是,互赖的基础是独立。就像打游戏组团,每个人都有出色的技能,自己也能玩的很开心。那么大家一起打怪才有基础。

在这个层次的人,开始去承担对群体的责任,从群体的角度思考问题。

从这个三个层次来看,成熟的过程,是承担更大的责任的过程。

当一个人承担对自己的全局责任,他进入了第二层次,是自己的领导者。当一个人承担起对整个组织的全局责任,他就是组织的领导者。

而这个「依赖他人对自己负责」、「自己对自己负责」、「自己对群体负责」的过程,从心态的角度,也就是正面心态持续发展的过程。

回顾我们对正面心态、负面心态的定义:

  • 负面心态:关注消极因素、倾向于被动接受与响应的心态。
  • 正面心态:关注积极因素、倾向于主动选择与创造的心态。

当人停留在依赖层次,本身就意味着被动接受与响应,缺乏主动性。

而承担更大的责任,无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对群体的,那是更为主动的选择、改变。

领导者的觉醒

在微软换了经理之后,我负面情绪比较重,抱怨比较多。

有次我在抱怨新老板的时候,SSS说:「我觉得吧,你抱怨的比较多了,这对你、对别人都没啥好处。你看MMM、NNN,他们最近吃的亏比你多多了吧。人家还不是表面上很低调,没说什么,但实际一步一步的在改善局面。你这样持续抱怨,情况并不会改变,反而本来支持你的人,因为你的这种情绪,容易远离你。」

他说的挺有道理啊。

我觉得不应该这样下去了。

我就思考,我这么多情绪,很大程度,也是觉得自己做了不少事情,但是缺乏认同、激励。然而,善于认同、激励他人的人,是非常少的。

与其我等待别人来认可、激励自己,不如成为一个善于认可、激励他人的人,这样我自己会更有价值,对他人、对团队也是一种贡献,也可以有所改变。

好啦,打定主意,就开始行动。

从哪里开始呢?

我从存档里,翻出了第一任经理,1年左右的所有邮件,看看他日常到底是怎么沟通的。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很舒服、受鼓舞,他是如何肯定员工、夸奖人的。

同时,部门里还有几位善于夸奖、鼓舞他人的同事,我也研究他们的沟通案例。

从各种沟通案例中,我发现,貌似有3个要素,在他们夸奖、认可他人的场景中,普遍出现。于是我总结发现了夸奖他人的FFC法则。这个法则,我会在本书后面分享。

我的这个方向性转移,现在看起来,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因为这个反思,是「领导者的觉醒」,开始决心要承担对自己和对团队的全局责任。

首先,换了个水平低的老板,我就情绪如此波动,说明我的情绪自主性还是比较差,有依赖性,心态需要提升。因此从承担对自己责任的角度,我要提高情绪自主能力。

而从团队责任的角度,在新老板上台后,面对管理的大滑坡,我意识到,以前我认为理所当然的团队环境,其实是精心经营的结果。这包括整个公司的体系,此前一系列管理层的努力,我的前任老板的工作,以及团队成员自发的维护。

现在,这个团队以前的很多支持型力量,都在消解。很多时候,是团队成员还在自发的维持着它。

如果我真正在意这个环境,那么就不应该等待别人,而是自己也要承担起维护团队氛围的责任。

所以那个时候,我开始站在领导者的视角,主动去思考,如何让团队往好的方向发展,并且采取行动。

高责任感与高稳定心态

有学员问我:「如何才能激励他人」?

我问她:「为什么你要激励他人呢?你想要激励他人吗?」

她停顿了一下,说:「好问题」。

想了想她说:「因为我到新公司,带了团队。既然是带团队了,那就需要提升领导力,包括激励人」。

我问她「你读过哪些领导力的相关书籍?有什么心得吗?」

她说「没有,只是公众号看过一些文章」

她是因为职位需求,因为在公司的工作角色,她「应该要激励他人」。而从内心的角度,她还没有真正实现「领导者的觉醒」,因此并没有「我想要激励他人」。

因为缺乏强烈的动机,也就缺乏高度投入的学习、实践活动。例如她虽然觉得领导力很重要,但是仅仅停留于零散的文章阅读,没有系统化学习活动,例如哪怕是阅读一本书,也相对更为系统化。

「团队领导」这个角色,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外部被动的赋予的,而非内心水到渠成的主动选择。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矛盾性。

一方面觉得很重要需要激励人,一方面又缺乏在此的关注和投入。能力难以高度发展。

本质上,这是内心自我认知和外部角色融合的不充分,汤是汤水是水。

看上去努力,因为这种内心冲突,其实并未发挥出真正的潜力。

一个人内心自我认知和外部角色高度协同的时候,会发挥出巨大的力量。

你在内心里,就决定要承担全局责任,是那个为自己、为组织承担兜底责任的那个人。

例如你是公司老板,哪怕员工出了错,你都要最终对公司扛起兜底责任。

古人讲「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」,这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。例如共产党的创业,朱毛周他们的起点,是救亡图存,承担对国家的责任。

在《周恩来文集》中,他二十来岁去法国学习。轮船上给国内刊物写文章,内容是关于欧战局势之分析,以及对国内影响的看法,质量很高。

很多时候,人们觉得领导者是天才。其实以我的研究,很大程度他们是成长出来的。而之所以有高成长,源于高度的责任承担。

在南开中学读书时,和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,周恩来写过一句话「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之时」。他不仅仅是「希望」,而是投入其中。

因为这样重大的责任,他一直在战斗和成长。

在组织管理中,责任意识最高的存在,叫做「主人翁责任感」。哪怕一个员工,依然觉得自己是组织的主人,愿意为之承担全局的责任。

例如朱毛周,他们一开始有什么巨大的权力吗?没有。他们有的是那种强烈的责任,觉得要对中国的兴亡负责。

当一个人源于自我责任,做思考和选择之后,其实内心通常就比较稳。因为他们觉得做的事情,是「我做主、我选择、我负责」。

而大多数人,总觉得「我是不得不做这件事情、是为别人做这件事情」。

比如小孩觉得自己是为爸妈、老师学习,员工觉得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。心不甘情不愿,心态拧巴。

这是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乏价值感、安全感的关键原因,因为当你觉得不能做自己的时候,是谈不上多少价值感的。

另外一方面,要承担更大的责任,就需要有更高的能力。

因此领导责任的觉醒,自然而然的就伴随着对能力发展的需求。

反过来说,一个人能力的停滞,往往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方法去提升,而是缺乏深层次的动机。因为在他现有的责任意愿之内,能力已经足够了。

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,能力与价值感、安全感,也是密切相关。当能力发展停滞,一个人也就容易陷入在低价值、低安全的负面心态中。

主动承担责任

我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,关于如何进入咨询行业。

答案中有一条:主动出手,不要等待任命和头衔。

咨询顾问是无需任命的。你看到别人有麻烦,你冲上去帮助别人解决(恩,只帮助别人他们愿意你帮助的问题)。你分析问题、提炼出理论的框架,你用这些框架指导他人行动,并且得到更好的结果。你就是咨询顾问。

大多数人都是被自己限制住了。他们总是期望有一天,自己成为咨询顾问,然后开始做咨询顾问的事情。

类似的:

很多人期望被提拔为经理,然后开始做经理的事情,然后拥有经理的能力;

很多人期望拿到2万块1个月,然后开始做2万块1个月的事情,然后拥有拿2万块一个月的能力。

这种思维叫做什么呢?你期望得到一份自己缺乏能力的工作,不停的朝这个目标求职,这叫赌博。

即使你是员工,从经理的角度思考,做经理该做的事情(不是让你直接去发号司令,而是…例如,激励他人),拥有经理该有的能力,提拔是自然的结果。

即使你拿500块,用拿2万块的态度做事,做2万块一个月该做的事情,拥有2万块一个月的能力,得到2万块是自然的结果。

我想说的是:你可以首先让自己成为咨询顾问,然后得到那个头衔。

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。

有一天,当我拿到新的名片的时候,我发现上面多了咨询顾问4个字。

我问老板说:你加上去的?老板说:是啊,这不是你在做的事情吗?

我说:是的。

对话完毕。

在工作中,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出色的品牌之一,在项目中面临一个大问题。这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。

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做自己手头的事情,低风险高回报;但我除了干好自己的工作,还跳出去做了咨询顾问的事情。当然,很低调的做事情,作为咨询顾问,多数时候要避免站在前台,客户才是主角。

我得到的是帮助一个我热爱的品牌的自豪感,我得到的是处理这件事情中锻炼的能力,我得到的是客户的尊重和更多的工作自由,我得到的是和不同的人、在不同的地点一起组成团队解决不同的问题的独特经历。

如果你总是等待到被任命的那一天,才去做事。也许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,或者你得到的offer质量,相对会低很多(有些时候主动出头需要一些政治技巧,但那是另外的话题。这个世界上存在足够多无人认领的咨询机会)。

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. NOT WAIT FOR IT.(预测未来的最好机会,就是创造它。而不是等待它的到来)

这就像一支足球队。它的队长是怎么出来的呢?是因为被人选举成为队长,才开始做队长的事情?还是因为已经做了队长的事情,有队长风范?才被选为队长?

从现在开始就像一个咨询顾问那样做事…成为咨询顾问是自然的结果。

拥有主人翁责任感,你常常不会等待别人的指令,才去做事,而是主动的行动。

我以前老板讲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》,第一个习惯是「积极主动」,说其实这一个习惯掌握了,已经改变人生。

的确如此。

正面心态的环境建设

作为群体动物,我们总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。

要有正面的心态,除了自身修养,还需要提升环境的质量,尽量让自己处于正面的关系、组织环境中。

这个话题,和关系洞察力有密切的联系。在关系洞察力视角中,各种关系,一个核心质量标准就是心态的质量。为此我们将在关系洞察力部分,回头再看,如何打造正面心态驱动的关系和组织。